北京
北京学校大全>北京初中大全>北京第八中学
学校简介

北京八中是由1921年建立的私立四存中学和1947年建立的北平八中发展而来。1949年,两校合并为北京市第八中学。

学校一校两址办学,高中部在金融街,初中部在西便门,学校总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其中高中部占地3.2万平方米,初中部占地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高中部5.3万平方米,初中部1.5万平方米。

学校办学模式丰富,学生由五部分组成:初中部包括两部分:初中班级和智力优秀学生综合素质开发实验班;高中部包括三部分,一是普通高中班,二是超常教育实验班,三是国际化教育中心的中美高中课程班和出国留学管理服务班。

八中教师敬业爱生,师德高尚、业务精尖,现有特级教师10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8人,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38人,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0%,老师们在各级各类业务评比和竞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有着九十多年丰厚历史积淀的北京八中有着自身优秀的发展基因和办学优势。

一是改革创新的传统。北京八中前身四存中学建立之初坚持"存学、存性、存人、存治"的主张,四存中学也由此而得名,当时开设的课程是中西兼备、古今俱有,明显区别于一般中学,一、二年级的代数、几何、三角以及外国历史、地理,均用英文课本,当时篮球、足球、乒乓球、拳术等体育课程和活动在当时中学中都有相当的地位。

上世纪六十年代进行了中小学"十年一贯制"的实验;八十年代率先进行了校长负责制、结构工资制和教学改革试点,八十年代后期,建立起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的教学体系;1981年开创学习方法指导课;1985年开始超常教育,1986年制定学生素质大纲并付诸实践;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一直进行着"好学生是怎么培养出来的"理论总结和实践探索。改革创新是学校文化的血脉,是学校保持优质发展的原动力。

二是素质教育源远流长。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陶祖伟校长就提出素质教育,提出了"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的办学思想,1986年制定并试行了《北京八中学生素质大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并制定了具体的措施和评价办法。在学生评价中,确定了"承认学生价值,尊重学生人格,以开发学生长处和优势为主"的指导思想,设立"特优生"、"希望之星"的评选和奖励制度。学校还设立了"三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和"两个仪式"--中学第一次铃声和中学最后一次铃声仪式等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教育专家陶西平先生曾评价八中的素质教育是朴素可行的,北京八中是素质教育的先驱。素质教育的追求使学校的教育教学从容、本真、规范,使学生的发展全面、丰富、生动。

三是超常教育创新先行。1985年,北京八中、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创办了中学超常教育实验班,简称少儿班。招生对象是10岁左右具有小学四年级文化水平的智力超常儿童,用四年时间完成小学五、六年级及初、高中共八年的学业然后考大学。已毕业的15届学生高考成绩均高于我校普通高三毕业班,全部考入理想的大学。钱学森先生曾在信中称赞:"北京八中的确办了一件好事,证明教育改革18岁成为硕士生完全是可能的,不是空想。"

28年来,我校在超长教育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少儿班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法改革、活动设计等方面成熟的经验可以迁移并直接用在高中教育教学中,两者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四是办学思想求真致远。八中的办学思想: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育人目标:志向高远、素质全面、基础扎实、特长明显;校训:勤奋、进取、和谐、致美;办学追求:出优秀学生、出优秀教师、出优秀办学经验。

王俊成校长坚守北京八中办学既远见卓识又脚踏实地的传统,主张教育的根本价值和意义是"三个提升"和"两个促进",即教育就是要提升人的生存能力、提升人的生活品位、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促进社会发展、促进人类美好。致力于"以人为本、成就未来--为未来培养国家栋梁、培育民族精英、造就人类大师,成就学生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追求学生"为尚品德、增才干、健身心走进校园,为担责任、做贡献、求发展走向社会"。

北京八中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正在加速优质发展,务实地传承,求真地创新。学校整体办学水平高有特色,教师队伍整体素养好有名师,学生总体成绩优有特长,坚持"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的办学思想,按照"抓好课程建设和课堂质量--实现学生的高水平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提升--成就学校教育和教育事业"的思路,以课程改革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抓手,追求学校新的、更大成就的发展!

网友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新闻
其他人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