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成都学校大全>成都大学大全>成都大学
学校简介

历史沿革

成都大学校名可追溯至1925年,著名教育家张澜创办并担任校长的“国立成都大学”;

1931年,并入“国立四川大学”(现四川大学);

1961年,重建“成都大学”;

1971年,并入“四川财经学院”(现西南财经大学)。

1978年,学校建校之初为本科院校设置;

1983年,因接受世界银行贷款,停办本科;

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恢复为普通本科院校,暂更名为“成都学院”,并保留“成都大学”校名。

2006年,成都市人民政府为统筹成都市教育资源,将成都教育学院、成都幼儿师范学校和成都卫生学校并入成都学院(成都大学)。

2010年,原成都铁路中心医院并入成都大学。

2013年,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整体划转成都大学。川抗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确定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拥有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药物化学、生物化工4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该所还具有独立评定正高级职称的评审权。此次合并对成都大学具有重要意义,成都大学尽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恢复为普通本科院校,但一直没有获得独立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川抗所划转成都大学后,成大也就取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建校之初校名为“成都大学”,2003年升格为本科,教育部将学校更名为“成都学院”,但是考虑到“成都大学”校名特殊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且成都大学已有良好的办学声誉和社会形象及“成都大学”校名对促进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成都市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成都市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作用,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教育部教发函【2003】152号文件明确批示:成都大学校名保留且不被其他学校占用,条件具备后,再按照程序更名为成都大学。

学术科研

科研成果

获得国家、省、市级科研成果奖8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本科质量工程有关项目省级以上立项23项,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准成为第五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食品科学与工程和动画两个本科专业成功入选本科高校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动画创作、畜产品加工学、出纳实务、英语视听说和学前教育学科学研究方法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学校生物工程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获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立项。学校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已先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数万名本专科毕业生,他们中的大多数 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其中不乏博士生导师、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党政高级管理人员、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教育专家以及医疗卫生战线的杰出人才。

合作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新西兰、泰国等20个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40余所院校开展长期合作。2010年,与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成为省内第二所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的高校。学校与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开展了学历教育、师生交流互访等全面合作,与泰王国皇家吉拉达学校合作设立“诗琳通泰国语言文化课堂”等,为师生拓展国际化视野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合作院校:

新西兰坏卡托理工学院

澳大利亚科延理工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

欧盟Erasmus Mundus奖学金项目

丹麦VIA大学

泰国清迈大学

法国蒙彼一利市

乌汶皇家大学

台湾高雄大学

留学生来源:学分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以色列、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南非、阿尔及利亚、印尼、柬埔寨、摩洛哥、秘鲁等国家。

科研机构

学校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校外软件实训基地3个,校内建有基础实验室和实习工厂9个、专业实验室11个、研究型实验室1个、研究所7个;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四川省幼儿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成都市数字动画原创中心、成都市动漫人才培训基地、成都市旅游人才培训基地,以及成都市教育系统干部培训中心、成都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成都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中心、成都市幼儿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均设在学校。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研究中心

国家杂粮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

肉类加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及哲社基地

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食品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药用微生物资源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动漫研究中心

四川省哲学和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青少年性教育普及基地

成都市科研平台

成都市动漫人才培养基地

成都大学旅游文化研究中心

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四川)振兴基地成都大学中心

成都市科技局“成都市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成都市科技局成都市肉类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成都市软件人才培养基地

成都学院科研平台及科研团队

成都大学城乡协调发展研究中心

成都大学艺术设计研究中心

成都大学自动化技术研究所

成都大学为天食品科技应用研究所

人本生态文化与开发研究中心区域文化研究中心

广电新闻(影视)艺术研究中心

成都大学数字动画原创中心

成都大学三创动画传媒有限公司

成都大学三昧火动画有限公司

成都大学桃文化研究中心(筹)

成都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工业制造学院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城乡建设学院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学院(成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生物产业学院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政治学院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都学院(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美术学院成都学院(成都大学)艺术学院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体育学院成都学院(成都大学)医护学院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成都学院(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师资力量

建制教学实验室34个,其中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开放实验室2个,公共基础教学实验室5个;校内实习实训中心16个,校外实习基地190个。现有专任教师总数1157人,正高职称教师129人,博士学位教师16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含后备人选)8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5人,成都市突出贡献专家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国家进步奖和发明奖评审专家1人。

学校现设16个二级学院,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1万人。学校拥有7个省部(厅)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承担的国家、省部(厅)等各级重大科研项目256项,横向合作项目283项,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科研和技术转化项目432项。获省市科研奖励38项,出版专著与教材362部。近三年,发表学术论文1707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48篇。学校现有53个本科专业。其中,有2个国家特色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学校有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教学团队和17门省级精品课程等质量工程建设项目。2011年,学校获批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2年,“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成都成量工具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研究生教育

联合培养制项目:怀卡托理工学院研究生项目、西华大学研究生项目、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项目、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项目。

硕士点

药学与生物化工专业硕士点

四川省学位委员会收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并入成都学院后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名称变更的复函》(学位【2013】41号)(以下简称复函);复函中明确“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并入成都学院后,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名称变更为成都学院。”

经过艰辛努力,历经曲折,蕴积多方智慧和心血,在省教育厅的指导和成都市委市府及职能部门的支持下,学校与国药集团共同努力,实现了川抗所无偿划转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名称变更。

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增强了学校发展的后劲和核心竞争力,对进一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满足国家和区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4年2月19日,省学位委员会发布《四川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关于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结果的公示》(川学位〔2014〕4号),省属高校申报的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学科点经省学位委员会组织的学科评议组用公开答辩的方式进行了审核,报经省学位委员会审议后,拟增列一批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学科点,成大农业推广硕士和艺术硕士两个专业学位授权学科点名列其中。

这是继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后,成大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至此成都大学研究生教育类型由现有的学术型硕士培养扩展至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培养,硕士点将由7个增加到9个。

知名校友

罗震环,毕业于成都大学艺术学院影视表演系,现国内知名女艺人,曾经出演《爱情公寓》等电视连续剧,并已发出EP《熊抱的温柔》,接拍了多部广告,并代言大型网络游戏《龙之谷》在2009年作为特邀嘉宾回到母校参与艺术学院的迎新晚会。

廖俊鹏,毕业于成都大学艺术学院影视表演专业,是国内大型娱乐公司艺人部副总监,曾带出过许多艺人。

校园环境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位于成都市外东十陵镇成洛路上,距三环路一公里,处于三环路、成渝高速、成南高速、绕城高速之间,交通方便,80路公交车由五块石客运站经火车北站直达学校,97路公交车由桂溪公交站直达学校。

学院现有占地面积2627亩,教学行政用房321219平方米,生均教育行政用房15.16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达170余万册,电子图书近130万册,建成千兆以太网的高速校园网络;学生宿舍169562平方米,生均宿舍面积8平方米;教学用计算机7372台,百名学生配备计算机台数34.8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9196台(件),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亿,生均教学科研设备值5671元。

校园文化

办学理念

面向未来,学校将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和谐校园,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学科与专业设置和成都经济社会发展衔接最紧密;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培养的人才在成都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发挥最好”的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城市型综合大学。

发行刊物

学校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有《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版)、《文科爱好者》及《理科爱好者》。

网友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匿名
    2013-11-16 05:44:39发表

    同学在这里呆了好久呢~本科+研究生

相关新闻
其他人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