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学院 菏泽学院位于中国牡丹城——山东省菏泽市的北郊,是鲁西南地区一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 菏泽学院是一所具有半个多世纪办学历史的高等院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49年初的冀鲁豫区第二师范学校。1949年8月,定名为平原省立菏泽师范学校。 1952年12月,更名为山东省菏泽第一师范学校。1958年7月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决定,更名为菏泽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普通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准菏泽学院为普通本科高校。建校60多年来,菏泽学院先后培养了10万余名合格毕业生,为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1949年,冀鲁豫区菏泽师范学校创建。
50年代援朝义演
1949年,冀鲁豫区菏泽师范学校更名为平原省立菏泽师范学校。
1952年,平原省立菏泽师范学校更名为山东省菏泽第一师范学校。
1958年,山东省菏泽第一师范学校升格为菏泽师范专科学校(简称菏泽师专)。
1963年,菏泽师范专科学校撤消。
1970年,山东财经学院(部分)、菏泽师范学校合并组建菏泽师范专科学校。
2004年,菏泽师范专科学校、菏泽教育学院、山东省广播电视大学(菏泽分校)、菏泽师范学校、菏泽农业学校合并升格为菏泽学院。
1948年10月底,冀鲁豫区行署决定筹建冀鲁豫区菏泽师范学校,简称冀鲁豫区第二师范(聊城阳谷坡里冀鲁豫区师范学校,简称一师)。行署教育处主任王儒林兼任校长。
1949年初,冀鲁豫区第二师范正式招生。
1949年8月20日,冀鲁豫区菏泽师范学校改称为平原省立菏泽师范学校,主管单位为平原省教育厅。
1951年春,学校组成抗美援朝宣传委员会。组织洋片漫画组、坠子、街头剧、腰鼓队以及高调和话剧团、歌咏队、雅乐队等宣传队伍。
1952年以后的3年间,学校曾规定一个特定的日期,为往届毕业生的返校日,座谈他们毕业后在教学和其他工作上取得的成绩、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对母校工作提意见和建议,为母校的教学改革起了很好的作用。
1952年12月,平原省立菏泽师范学校改称山东省菏泽第一师范学校,简称菏泽一师,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
195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菏泽一师为山东省4所重点师范学校之一。
1954年,菏泽师范被教育部列为全国200所重点中等学校之一。
1958年8月25日,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发出通知,菏泽师范专科学校为新建高等学校,由菏泽地委主管。学校经费由山东省教育厅拨发。
1958年9月3日,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发出通知:中共菏泽地委宣传部部长赵光兼任菏泽师专校长,王斌轩任副校长,于凤山任党委书记。
1958年12月上旬,原济宁师专一年制三个班124名学生合并到菏泽师专。
1959年7月,经上级政府批准新建师专及附中校址各一处,并指定在菏泽晁堤口以西、护城堤以北、田庄以东、刘庄西南为建校地址。
1960年4月份,菏泽师范专科学校新校两座教学楼建成,学校从5月2日开始迁到菏泽城北新校。
60年代教师一起备课1962年,菏泽师范专科学校撤销,校舍交由菏泽一中接管使用。学校于1963年11月25日起停止对外办公和一切联系。
1970年7月29日,山东财经学院被撤销,人员和学校设备分别搬迁到惠民和菏泽两地,改办惠民、菏泽两处师专,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得以再建。
1971年3月,学校招收第一届工农兵学员210人。
1978年2月底3月初,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入学。
1978年4月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菏泽师范专科学校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
1978年10月,学校启用“菏泽师范专科学校”铜质圆形章,停止使用“菏泽师范专科学校革命委员会”印章。从此撤销了学校革命委员会,结束了革命委员会负责制。
1979年,菏泽师专创办《菏泽师专学报》。
1980年,学校首次招收干部班。温新月等一批市厅级干部出自干部班。
1986年4月,国家教委正式批准菏泽师专举办专科函授教育。
1987年6月3日-5日,菏泽师专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召开。
1988年11月21日至24日,山东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组对菏泽师专办学水平进行了全面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菏泽师专办学水平较高,办学指导思想明确。
1994年10月26日,学校决定在教师中开展评选十大“教星”活动。1995年4月18日,学校隆重表彰首届教星。
1996年6月5日,学校制定了《关于教师、教辅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和报考研究生的若干规定》。
1996年10月至1997年元月,学校党委在全校师生员工中组织开展 “文明修身工程”活动。
1997年11月16日-19日,全省高校教学评价专家组对学校教学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菏泽师专获得优秀成绩。
1998年2月,经学校研究决定,实行成本价全额集资建设六幢教工宿舍楼,大大促进了学校住房分配货币化、商品化的进程。
1998年12月,《菏泽师专报》获国家出版署正式刊号。
1999年6月2日,学校制定了《关于教学督导工作的有关规定》。
1999年7月3日,学校成立发展本科教育工作组。
1999年10月16日,学校举办菏泽师专建校50周年庆典。
1999年,《菏泽师专学报》荣获“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及教育部优秀技期刊二等奖”。
2000年10月19日至20日,菏泽师专顺利通过山东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校园文明建设检查评估,成绩优秀。 菏泽学院雅苑餐厅
2002年1月7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菏泽师专、菏泽教育学院、菏泽广播电视大学、菏泽农校、菏泽师范学校等五校合并,成立新的菏泽师专,并以此为基础筹建菏泽学院。
2002年7月30日上午8时30分,菏泽学院一期工程开工兴建。一期工程计划在新征的450亩土地上,新上六大建筑项目,建筑总面积10.5万平方米。2002年底,六大建筑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2002年10月,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开通校园网。
2003年4月17日,学校向菏泽市政府递交《关于菏泽学院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请示》。
2003年,学校挂靠曲阜师范大学招收本科生,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数学教育专业各招收50名,开启了学校举办本科专业教育的先河。
2004年3月29日、31日,学校党委分别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议和老干部会议,通报“菏泽学院筹建通过评估情况”。党委书记霍保银主持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刘从连作情况通报。
2004年5月17日,教育部正式批准菏泽学院的设置,菏泽从此结束了没有本科院校的历史。菏泽学院由山东省领导和管理,实行省市共建、以市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2004年,经省教育厅批准,菏泽学院正式举办本科专业。首批本科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学。
2004年,学校招生面向扩大到5个省。
2004年9月15日,菏泽学院首届领导班子就任,韩广洁任党委书记,郁章玉任党委副书记、院长。
2004年10月12日起,全校利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开展了“建设合格本科院校”大讨论活动。
2004年12月8日,学校党委召开升本以后的首次全校工作会议。会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学校“353”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2004年,王永昌教授被评为首届山东省高校教学名师。
2005年1月29日,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韩寓群到菏泽学院视察工作。
2005年4月26日,中共菏泽市委、菏泽市人民政府在学校新校区广场隆重举行菏泽学院成立揭牌庆典活动。
2005年5月底,蒋震高等工业学校校长蒋震先生通过市政府向学校捐赠的价值4000余万元机电设备等资产陆续到位。
2005年9月,该校被授予2004年度“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05年12月11至12日,学校召开升本后的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郁章玉院长作主题报告,明确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教学工作任务。会议对在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学校1名省高校教学名师、10名校级教学名师、100名校级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2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得者进行隆重表彰,为在教育事业中做出重大贡献的111名三十年以上教龄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
2005年12月30日至31日,成功召开菏泽学院第一届党代会。
2005年,郁章玉院长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光荣称号。
2005年,菏泽市委十届九次全委会议和十届六十七次常委会议研究决定了菏泽学院西校区置换和二期工程建设的有关事宜。二期工程列入《菏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6年1月,学校被确定为省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教基地。
2006年3月,菏泽学院首批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评出。
2006年3月25日,学校组织召开首次科研工作会议。郁章玉院长代表学校作科研工作报告。报告描绘了“十一五”期间学校科研工作的总体构想和发展蓝图,指出,在“十一五”期间学校要力争完成“10个3”工程。
2006年4月25日,市政府将菏泽师范附小整建制划归学校。
2006年4月29日至30日,菏泽学院召开一届一次教代会暨工代会,讨论通过了《菏泽学院“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
2006年12月11日起,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50天的“特色、质量、创新”主题讨论活动。
2006年12月27日,共青团菏泽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学校图书馆报告厅隆重召开。
2006年王尚荣教授主持的《秸秆还田工程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荣获全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实现了学校作为第一主持单位、首位研究人员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零”的突破。
2006年,《生物教育》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文学概论》《人体组织解剖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2007年5月16日,时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李建国视察菏泽学院。
2007年10月26日,园林工程系创建的“天香园艺”劳务品牌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驰名劳务品牌”。
2007年12月27日,全省高校德育工作评估专家组来学校进行德育工作检查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学校德育工作非常出色,达到了省委高校工委对德育检查评估的标准要求,成绩优秀。
2007年,《微生物学》《排球》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2007年,李传安教授主持的《黑洞的热效应及量子效应》被评为全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2008年4月6日下午,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莅临学校视察工作。
2008年6月,学校取得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科学4个本科专业取得
学士学位授予资格。
2008年6月27日下午,学校在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2008届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典礼。
2008年7月7日,张存金同志就任菏泽学院党委书记。
2008年9月10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士合带领市直20多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金融部门负责人来学校召开加快菏泽学院发展现场办公会。会议对有关支持菏泽学院发展的有关问题做出了明确指示,加大了支持力度。
2008年9月18日,学校召开2008-2009学年工作会议。党委书记张存金作重要讲话。会议指出,要按照市委“高境界、高标准、高效率、高效益”的要求,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在新的起点上开始新的跨越,努力实现学校的第二次创业。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
2008年12月16日,学校理论物理学科被正式列为山东省“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实现了学校学科建设历史上的又一次重要跨越。
2008年12月,李传安教授被评选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08年,《写作》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2008年,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广播电视新闻学3个本科专业得到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本科专业达到35个。
2009年3月,王尚荣教授获2008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0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高校”。
党委书记:张存金
党委副书记、院长:王焕良
党委副书记:赵普
党委委员、副院长:赵汝坤
党委委员、副院长:孟令美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黄济民
党委委员、副院长:刘兴坦
菏泽学院校徽校徽设计理念:此标识由牡丹花、书籍和 “菏泽学院”校名有机组合而成,书籍代表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花朵象征菏泽学院桃李满天下和学院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牡丹花突出了菏泽特色和学院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红色花朵鲜活而不失厚重;绿色书籍代表冷静理智。整体标识严肃大方、生动活泼,以此体现学院师生团结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风貌。
“修德笃学,求是创新”
修德德者,人之本也。人而无德,不知其可也。德之要,曰:爱祖国,爱人民,尚科学,守诚信,遵法纪,好勤谨,友同志,戒奢淫。明此数端而聆教于师,师范于人,自省于身,慎处于世,则德备矣。
笃学学者,知行之所由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此学之方也。萤窗雪案,矢志苦心,焚膏继晷,勤勉虚襟,孜孜矻矻,永不停辍,此笃之义也。 菏泽学院
求是是者,真也。不惑于骑墙之见,不囿于窠臼之说,不以誉者增其实而从之,不因毁者损其真而弃之。匡谬析误,去伪存真,沿波讨源,披沙简金,笃守道而上下求索,诚遵学而原始见终,此求是之谓也。
创新创新乃百业兴盛之要枢,不创新无以致远,倘故步必定沦落。理念、知识、方法、技艺,皆应与时俱进,悉须吐故纳新。他人略者,我辈详之,他人无者,我辈创之,他人有者,我辈超之。继往承今,机杼自出有灼见;旁搜远绍,蹊径独辟谱新篇。是谓创新。
学校现占地面积1451亩,建筑面积51.4万平方米,校园花木繁茂,碧草如茵,环境优雅,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建有动物生理生化与应用等59个实验室,下设实验分室188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8300余万元。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2.73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58万册,电子图书105万册,常年订阅各类期刊资料2200余种。拥有7个全文电子文献数据库和4个自建数据库,开通了现代化电子图书阅览系统,能满足师生的教学、科研和学习需要。
菏泽学院
学校现有50个普通本科专业,40个普通专科专业,涉及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农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800余人,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在读生5400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327人,其中专任教师877人。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7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589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标兵3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学校拥有3个省级教学团队,常年聘任42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担任兼职教授。
学校始终把教学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强化教学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日趋规范,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注重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现有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3个,有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精品课程13门,植物生理学被评为省级双语示范课程,机电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菏泽学院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2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不断完善科研管理体制,浓化校园学术氛围。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1项,出版专著100余部,发表研究论文3600余篇,其中被国际三大索引收录论文近400篇。获国家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音乐系被确定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水浒文化研究基地”被批准为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作为学校科研园地的《菏泽学院学报》,在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比中再次荣获“全国高校优秀期刊”。
校园景色 按照学校发展规划,全校师生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学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较以前都有明显提高,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多项工作获得上级表彰奖励。学校先后获得“全省高校校园文明建设优秀单位”、“全省高校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全省高校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宿舍管理先进单位”、“省级食品卫生等级A级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山东省高校平安校园”、“山东省高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单位”、 获得了省级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等百种荣誉称号。有3栋学生公寓被评为省标准化高校学生公寓,3个学生食堂被评为省级标准化食堂。学校德育工作在2007年12月全省高校德育评估中获优秀等次。
学院二期规划图 按照学校发展规划,全校师生拼搏进取,学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明显提高,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山东省高校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山东省高校校园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平安校园、山东省高校绿化管理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和奖励,已发展成为鲁西南地区基础教育师资的摇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地、科技创新的平台、文化建设的窗口。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校师生将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科专业结构合理、校园环境和谐优美、人民群众满意信赖的“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的普通本科高校。
惠风和畅,牡丹飘香。2009年4月26日,菏泽学院迎来了建校60周年庆典。上午,经过精 60周年校庆心布置的学校新校区广场,彩旗飘扬,鲜花吐艳,锣鼓喧天,笑声阵阵,成了欢腾的海洋,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校友和全校师生两万余人汇聚一堂,载歌载舞,共同庆祝菏泽学院60周年华诞。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李建国题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李建国,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原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副政委、中将、校友李清印,国家林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校友李育材,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校友董凤基等领导同志,分别为校庆题词。教育部,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题词委员长何鲁丽,校友李清印、李育材等分别发来贺信,国内外100多所高校发来贺信或贺电,祝贺学校六十华诞。
原省委副书记、省政协副主席、菏泽学院名誉院长王修智,原省政协副主席、菏泽学院名誉院长刘洪仁,省政府办公厅巡视员张俊,省交通厅厅长、校友贾学英,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张兴民,省科协副主席、校友许素海,原省建设厅副厅长刘延谟,原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刘凤龙,省委组织部干部信息处处长、校友霍正立,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宋伯宁;中共菏泽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润田,菏泽市政协主席贾凤英,菏泽市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校友杨永昌,中共菏泽市委副书记、校友王浩,中共菏泽市委常委、秘书长高木斗,中共菏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勇,中共菏泽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王志强,菏泽市人大副主任邵好学,菏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秀玲,菏泽市政协副主席何茂远,以及原菏泽市领导宋新立、温新月、黄爱菊、张宝光、赵文启、孟祥伦等出席庆典大会。
党委副书记、院长郁章玉致辞,回顾了学校60年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成绩。他说,60年庆典是回顾也是展示,是总结过去更是谋求未来。将继续沿着“353”发展战略设定的轨迹,经过今后一个时期的努力,把学校逐步建设成为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质量优良、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的综合性本科大学。
泱泱高校,有我学院。风雨兼程六十载,斗转星移;今朝喜迎花甲年,师生共庆。聚八方学子,会历届师朋。白发与青春共校,名流与庶民同宗。见旧雨,识新朋,忆往事,话友情。说不尽别后相思情切切,看不完当年陈迹意浓浓。握手问候,声音依旧;展臂拥抱,灵犀相通。
昔日学子,或仕途畅达,如日中天;或茅庐初出,供职基层;或默默耕耘,甘作园丁;或羽化作古,鹤驾西风。且莫伤岁月无情,需珍惜今日重逢。
追忆开国之初,百废待兴,菏泽师范,应运而生。国色天香,袭牡丹之芳菲,文脉汇聚,承虞舜之遗风。宣教化于桑梓,育桃李于园中。文史涵古城旧韵,数理引欧美新声。大跃进迈出大步伐,改建菏泽师专,省府正式命名。惜乎三年天灾,民不聊生,学校被撤消,又入坎坷程。幸遇高校布局调整,山财迁入菏泽,师专趁机复兴。新世纪迎来新机遇,资源共享,五校合并,师专改学院,层次再提升。扩建,面积超过千亩;扩招,学生突破万名;融资,面向社会,广开财源;引才,群贤毕至,荟萃精英。
大改革促进大发展,理工农艺,文史经法,学科门类齐全;格物致知,立德立言,理论实践并重。杏坛葳蕤,文隽道长;滋兰树蕙,润物无声。校训昭昭,树人以励志;学风荦荦,规言又矩行。入斯地,披星戴月,孜孜求学不倦;承斯教,悬梁刺股,拳拳报国之情。晨钟未响,书声朗朗传四面;暮鼓既逝,墨香浓浓闻八方。先生执鞭,呕心沥血,雕龙绣虎;学子苦读,播火传薪,腾蛟起凤。
嗟夫!五千年文明根基,地负海涵;六十年学术荣耀,伟绩丰功。墨水共汗水抛洒,校史与国史辉映。如今欣逢盛世,人和政通,春满校园,良辰美景。亭台曲径,鸿儒闲庭信步,石凳长椅,学子谈笑风生。芳草萋萋,新锐脱颖初伏案;春日杲杲,老树著花立新功。校风和谐,五彩祥云飘荡;校庆大典,师生举杯同庆。荜路蓝缕,昔日殊勋,载誉史册;旧貌新颜,明朝宏图,道远任重。当步前贤后武,乘改革东风,谋科学发展,创锦绣 前程。与时俱进,唱响时代主旋律;励精图治,攀登历史新高峰。
纪委(监察室、审计处与其合署)
学院办公室
组织部
宣传部(统战部与其合署)
学生工作部
人事处
离退休工作处
教务处
科研处
实验设备管理处
财务处
基建处
招生与就业处
安全保卫处
后勤产业管理处
工会
工会
团委
社会科学系
中文系
法律系
经济系
外国语系
美术系
音乐系
教育科学系
数学系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物理系
化学化工系
生命科学系
体育系
资源与环境系
园林工程系
制药工程系
蒋震机电工程学院
初等教育系
学前教育系
继续教育学院
远程教育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菏泽广播电视大学工作站
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菏泽学院学报》编辑部
菏泽学院附属中学
菏泽学院附属小学
HEZEUNIVERSITY
Re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former Heze Teachers College with the approval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eze University is a multi-disciplinary,Comprehensive and ordinary college ,which is located in Heze City ,Shandong ,the famous hometown of peon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opera and Wushu(martial art),with strong cultural inside information and profound historical accumulation.
Covering an area of 1374 mu, with a construction area of 400,000 square meters, the university is complete in infrastructures ,and fine in the condition for running a school, being equipped with 46 various 46 laboratories ,and th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worth more than 35million yuan in total; 1000,000 collected books ,including 5500 volumes of Si Ku Quan Shu (Complete library in the Four Branches of Literature),and Tsinghua Tongfang’s periodicals database and modernized electronic reading system in the library ,which can meet the demand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for teaching ,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tudy basically. And it owns 32out-of-school practice bases and 18professional practice bases.
By now ,the university consists of 20 departments ,a Colleg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a College of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a work station of the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an affiliated middle school ,with 14undergraduate programs ,33 college programs and 15 adult education programs to be offered, covering five kinds of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 science, engineering course and agricultural science, in which the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 and science are the main disciplines. the full-time student enrollment is about 15000 with an additional over 7000 adult students .More than 80,000 qualified graduates have been fostered for our country since its founding for above 50 years.
There are 1228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 by now. Among the others ,the full-time teachers are 646,in which 268 are given the senior title of professional post ,or 41.4% ;and 200 or more have got degree of master or higher .in addition ,67part-time professors with the degree of master or higher are engaged ,including 2 long-term foreign teachers .Among the teachers ,there are 1 national outstanding scientific worker ,1 young and middle-aged expert making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in Shandong, 1 famous teaching master among the faculty members from the Shando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11 municipal-level or higher top-notch talents and discipline leaders to be fostered among the young and middle-aged academic backbones of Shando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10 winning the Zeng Xianzi Education Funds Prize and 1enjoying the special government allowance of the State Council.
The academic atmosphere of the campus is strong ,and the achievemen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re outstanding .Since the “Ninth Five-Year Plan”, over 3000scientific papers were published, among them more than 880 are copied and reprinted,and included by SCI and the People’s University of China;188 specialized publication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are published. It undertook 45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t the above province level ;obtained 12 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atents ;8awards of the national-level outstanding thesis and 45 awards of provincial outstanding thesis .The Journal of Heze Teacher College won the many prizes successively ,which is renames the Journal of Heze Universyity.
By looking beyond with full lofty sentiments ,Heze University ,concerned and supported by the higher level Party committee and governments and all walks of life ,shall follow the phrasal school regulations of innovating ,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being diligent in study and cultivating our moral character to further emancipate the mind , keep the pace with times ,deepen the reform and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to develop Heze University into one college with complete subjects ,rational disciplines offering and beautiful campus environment and the fostering center of talents with high quality in Southwest Shando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base and radiant point of promoting cultural and ideological progress, and one bright pearl sparkling on the earth of Southwest Shand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