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
洛阳学校大全>洛阳大学大全>河南科技大学
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

河南科技大学是一所工科优势突出、文理农医等特色明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学校1952年始建于北京。1956年,为配合国家工业基地的建设迁至洛阳,更名为洛阳工学院,隶属于国家机械工业部。1998年,由国家机械工业部划转至河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200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为了优化省内高等教育结构布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洛阳工学院等三所高校合并组建了河南科技大学,成为河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第三所综合性大学(另两所是“211工程”重点大学郑州大学和河南省重点大学河南大学)。

学校是河南省最早创建的工科院校之一,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高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高校。先后隶属于国家农业机械部、国家机械工业部、河南省教育厅主管。历经60余年的发展,学校汇聚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成为在全国享有良好声誉、中原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等学府。 学校曾被评为“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高校”、“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10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学校”,学校拥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在2008年5月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取得了优秀成绩。面向新世纪,河南科技大学逐渐立足河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格局,在成为河南一流大学的基础上向成为全国一流大学奋进。

经过多年的发展,河南科技大学已形成完善的以全日制本科教育、研究生、博士教育为主的多学科、多层次办学格局。 学校设32个学院,有工学、理学、医学、农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等11大学科门类,87个本科专业,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6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自20世纪80年代起,和其他院校联合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201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审批通过,新增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学校现有教职工492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022人,博士、硕士生导师326人,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科技功臣、优秀科技专家、学科(学术)带头人等高级人才200余人,共享院士7人。有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近3万人。

河南科技大学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学校有87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研究生培养学科,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类别,40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领域,涵盖理、工、农、医、经、管、文、法、史、艺术和教育学等11大学科门类。学校面向多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并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等学生50000余人。学校有28个河南省重点一级学科,152个河南省重点二级学科。12个河南省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拥有“矿山重型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与材料防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30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有13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9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本科专业、3个硕士专业获批教育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河南科技大学学报》有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和医学版,其中自然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社会科学版是河南省一级期刊,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优秀社科学报”。学校有5所附属医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其综合竞争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均居河南省综合性医院前列。河南科技大学具有MBA、工程硕士和农业推广硕士等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是教育部授权的联合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单位。

附属单位

河南科技大学校医院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河南科技大学第六附属医院

河南科技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历史沿革

河南科技大学在2002年3月由原洛阳工学院、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其中洛阳工学院始建于1952年,是河南省创建最早的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工科院校之一。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58年、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75年。

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工学院

1952年8月,国家机械工业部创办北京拖拉机工业学校。

1953年11月,北京拖拉机工业学校与筹建的天津汽车工业学校合并为天津汽车拖拉机工业学校。

1953年12月末,天津汽车拖拉机学校更名为天津拖拉机制造学校。

1956年4月,天津拖拉机制造学校部分专业迁入洛阳,成立洛阳拖拉机制造学校。

1956年8月,洛阳拖拉机学校在河南省首次招生713名,9月14日举行了开学典礼。

1958年8月30日,洛阳拖拉机制造学校升格洛阳工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

1960年6月28日,洛阳工学院改建为洛阳农业机械学院。

1982年8月25日,洛阳农业机械学院恢复原“洛阳工学院”校名。

1998年,学校由机械工业部划转到河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

2002年3月,洛阳工学院、洛阳医专、洛阳农专组建河南科技大学。

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958年,洛阳医学院创建;

1962年,洛阳医学院(部分)分建河南省洛阳卫生学校;

1970年,河南省洛阳卫生学校更名为洛阳地区卫生学校;

1978年,洛阳地区卫生学校升格为洛阳医学专科学校;

1992年,洛阳医学专科学校更名为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996年,河南省显微外科研究所并入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科技大学1975年,岳滩农学院(筹)创建;

1978年,岳滩农学院(筹)改建豫西农业专科学校;

1992年,豫西农业专科学校更名为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拥有专业学位硕士点7个及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1个、农业推广硕士领域11个、临床医学硕士领域6个,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学位授予体系。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是国家教育部门授权的联合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单位,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9年筹建的软件学院开始招生,学制两年,学历为专科。学校面向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3万余人。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近20万名高级专门人才。2012年河南省学位委员会、河南省教育厅正式下发批复文件(豫教研【2012】89号),同意学校2012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校容校貌

学校有西苑、景华、周山、开元等四个校区,占地面积46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51万平方米,其中专业实验室面积32.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1.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7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9.9万平方米,馆藏文献361.8万册,中外文期刊近2200多种,18万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应用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优秀奖。体育场馆面积17万平方米。校内外实习基地200余个。 学校有三所附属医院。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其综合竞争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均居河南省综合性医院前列。医院有床位1200张,固定资产总值3.36亿元;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医院的综合竞争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均居河南省综合性医院前列。

科研成果

学校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博士后流动站,152个省级重点学科,12个省级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有教育部摩擦学与材料防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机械设计及传动系统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显微外科研究所等省级研究基地;有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和电工电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中国齿轮教育培训中心、中国轴承陈列馆、河南省机械工业CAD培训中心、河南省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中心等国家及省级教学培训基地;有10个洛阳市重点实验室、5个洛阳市工程技术中心和5个人文社科基地等科研开发平台。《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三种版本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社科版是河南省一级期刊,被中国人文社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河南科技大学高性能铜合金引线框架技术、数控和机电一体化技术、轴承设计与摩擦学、耐磨材料及材料保护技术、车辆设计与内燃机技术、新型功能材料、牡丹快速繁殖技术等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计算机信息处理与控制、肿瘤学、神经外科学、法医学、显微外科、农业收获机械与农副产品加工技术、旱作栽培与育种、预防兽医学、动物育种与繁殖等学科的研究,具有明显的成果。

合作交流

河南科技大学外事处是河南科技大学执行涉外政策、开展和协调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的职能部门和办事机构。学校已经与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联系和友好协作关系。建校以来,先后选派160多名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攻读学位和科研合作,接受各国留学生120多名,学校还常年聘请美、德、日等国的外籍专家来校任教。2003年学校开始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和东伦敦大学合作培养本科学生。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学校有专任教师2028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05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53人、硕士学位的教师1064人。学校有共享院士7人、中原学者3人、长江学者2人、省级特聘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51人。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专家、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学名师等高级人才249人。有国家教学团队4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10个。学校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支以高层次人才为带头人,以博士、硕士为骨干的优秀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发展对外交流合作。作为教育部首批认定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学校充分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长期与美、英、日、德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研究生、本科生的双向交流和教师培训,并建立了稳定的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学校还常年聘请美、英、日等国的外籍专家来校任教。

院系设置

院别简称校区院长院党委书记分团委书记
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电学院西苑,校区王红乾马,伟姚三刚
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院开元,校区文九巴陈拂晓程光耀
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车动学院西苑校区徐斌任义勇张仲豪
河南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信学院开元校区普杰信刘跃敏翟蒲杰
河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工学院开元校区王燕,飞赵荣坡殷 晴
河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化工学院开元校区马,军营易军鹏赵涛涛
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院开元校区刘溢海周武军樊 珂
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院开元校区朱选功郭培智张怡帆
河南科技大学法学院法学院开元校区杨连专殷伟敏曹 婧
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学院开元校区张发祥王学武崔瑞红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农学院周山,校区史国安任章留孔蓓蓓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医学院景华,西苑校区郭群森王光志赵秋燕
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科学院周山校区程相朝张杰罗来强
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艺设学院开元校区申松涛梅新华王 烨
河南科技大学物理与工程学院物理学院开元校区李立本刘国礼朱 林
河南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数统学院开元校区尚有林尚有林王三良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人文学院开元校区薛瑞泽陈艳玲李瑞广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学院开元校区康怀彬段变芳魏 明
河南科技大学,法医学,院法医学院景华,西苑校区莫耀南张建伟郭红霞
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林学院周山校区林晓民范占标郭平平
河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体育学院开元校区张中豹李怀民史晓江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医工学院景华,西苑校区胡志刚朱灵标关 杨
河南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国教,学院开元校区陈家,新武晓洛曹义侠
河南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继续学院西苑,景华校区李全安杨振国山 灵
河南科技大学软件技术学院软件学院西苑校区普杰信刘跃敏李 莲

学科建设

科研基础扎实。河南科技大学有156个省级重点学科、12个省级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有矿山重型装备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摩擦学与材料防护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机械设计及传动系统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汽车节能与新能源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省部级和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30个;有1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有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14个洛阳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8个洛阳市人文社科基地。

2011年,学校学科建设取得了更大进步。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按<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进行学位点对应调整结果的通知》(学位[2011]51号),在2011年学位点对应调整申报工作中,新增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分别是:中国史、生态学、统计学、软件工程和草学。此次一级学科硕士点增加,使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学校学科进一步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至此,学校在学术学位方面已有一级学科硕士点28个,二级硕士点143个,涵盖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等10大学科门类。另外,还拥有专业学位硕士点7个及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1个、农业推广硕士领域11个、临床医学硕士领域6个,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学位授予体系。

2012年河南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公布第八批河南省重点学科名单的通知》(豫教高[2012]186号),正式公布了第八批河南省重点学科名单。学校有28个一级学科和3个二级学科获批为河南省重点学科。

荣誉记录

河南科技大学学科优势明显。学校在齿轮、轴承等装备基础件研究方面居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先后荣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大型装备数字化设计及控制技术研究取得重要成果,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农业机械、金属材料及其加工技术、大型铸锻技术、发动机节能与环保技术等研究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荣获多项省部级一、二等奖;在国防军工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学校是河南省首家获得军工研究保密资格的高校;在应用数学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研究成果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学术论文被SCI论文引用累计达963次;在牡丹栽培与产品加工技术研究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荣获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与国防科研机构和军工企业长期合作,在国防科技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用数学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绩;肿瘤学、神经外科学、法医学、显微外科学、农副产品加工技术、旱作栽培与育种、预防兽医学、动物育种与繁殖等学科的研究具有明显特色。“离子液体的构效关系及其化学工程基础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名优花卉矮化分子、生理、细胞学调控机制与微型化生产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在全国第十届、第十一届“挑战杯”竞赛中学校均获得一等奖,分列全国高校第59和第67位,并获河南省高校第一个全国“挑战杯”自然科学类论文一等奖。河南科技大学网站被评选为首届“河南省高等学校十佳网站”。

自2010年起,国家将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学校是国家教育部门指定的河南省首批招收此类学生的三所院校之一。

学校领导

历任领导

姓名时间职务
华汰1956年12月—1958年8月洛阳拖拉机制造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
杨立功1958年10月—1968年5月洛阳农业机械学院院长
王益年1979年8月—1985年3月洛阳农业机械学院
1982年8月25日洛阳工学院院长
王汝耀1985年3月—1987年3月洛阳工学院院长
龙锐1988年7月—1997年7月洛阳工学院院长
董企铭1997年8月—2002年3月洛阳工学院院长
王清义2000年—2002年3月任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董企铭2002年3月—2004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校长
孙天华2004年8月—2006年9月常务副校长,期间科大无校长
王键吉2006年10月—2013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校长

现任领导

姓名职务
严全治党委书记
王键吉校长,党委副书记
苟义伦,闫纪建党委副书记
杜遂渊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周志立,宋书中,谢敬佩,李友军,雷方副校长
李漪工会主席
郑斌副校级调研员

知名校友

科教界

河南科技大学孟庆虎,82届自动化系校友。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控制和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863机器人专家组海外专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主持完成了加拿大国家科学和工程研究委员会、香港研究资助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以及其他政府机构和私人企业资助的机器人、传感器和生物医学工程及康复医学工程方面的科研项目30余项,总资助额约合人民币4000多万元。共发表论文350多篇,其中发表文章150多篇,被SCI收录78篇,被EI收录139篇。2000年获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千年大奖章。担任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以及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的大会总主席、程序委员会主席和编委会主席等职务。

胡祖六,1982年拖拉机专业7813班毕业,获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和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博士学位。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区)管员,先后供职于亚太局、财政事务局和研究局。现任瑞士日内瓦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与研究负责人,其研究成果《全球竞争力报告》在国际上产生较大影响。 兼任清华大学中国经济中心主任,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文章和评论。1998年1月,他在《中国经济时报》上发表长篇专论《亚州金融风暴后的中国汇率政策》,第一个正式提出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建议,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

王小强,1976年拖拉机专业7302班毕业,1996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中国经济体制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现任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研究员,粤海金融投资公司董事长顾问。

卢福财,男,1963年生,江西资溪人。1983年洛阳工学院毕业,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专业研究生班毕业,200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产业经济学专业并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4年6月至11月赴美国华盛顿世界银行总部进行短期访问研究。现任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理事,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理事、江西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崔世杰,新加坡21世纪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新加坡南洋教育学院院长、新加坡华人华侨创业论坛主席。

张清杰,现任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科技部“十一五”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十一五”发展战略咨询专家组成员。主要学术成就:主要从事新型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和梯度复合材料)和新能源材料(高效热电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先后主持了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一批重要科研项目,与团队成员合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4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一等奖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1部。

河南科技大学艾伟,男,1958年1月出生,1982年7月毕业于洛阳工学院机械专业。机械部第十设计院副院长、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轴承工业协会规划委员会主任,洛阳市“十佳百星”,洛阳市优秀共产党员,享受政府津贴专家。

姜湘南: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1985年毕业于洛阳工学院。长期从事汽车行业市场分析与预测工作,先后在国内主流汽车报刊杂志发表了数百篇文章及论文。被一些汽车杂志聘为特约记者和特约撰稿人,还应约与一些天津证券公司合作,专门从事汽车上市的基本面分析,发掘了"天津汽车"和"金杯汽车"等黑马。论文"北汽福田何以腾飞"在首届"京华杯"全国创新学术与实践研究成果被评为一等奖、入选《中国经济技术发展优秀论文集》和《中国科技发展经典文库》。合著《中国汽车工业史》一书,入选《中国专家人名辞典》 。

兰才有,男,1953年10月出生,河南洛阳人,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82年初毕业于洛阳工学院(现河南科技大学)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获学士学位。2000年晋升为研究员。现任中国农机院排灌机械研究所副所长、节水灌溉工程装备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排灌机械分会会长、中国农机学会排灌机械分会副理事长等职。

樊云昌,1967年7月热处理专业6205班毕业,教授,石家庄铁道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河北省七、八、九届人大代表,1985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他主持的国家“七五”煤炭采掘机“一条龙”FND-90型煤矿辅助设备的科技攻关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姜汝祥,洛阳工学院工学学士,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硕士,北京大学经济社会学博士,1993~1997年在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工作,1997~1999年在摩托罗拉公司任战略规划经理,2000年初受邀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企业咨询公司从事《跨国公司竞争力》项目研究,2000年9月出任专门为企业提供核心竞争力及战略培训咨询服务的锡恩知识管理机构CEO。

河南科技大学程旺全,曾任美国摩檫学会年度主任委员,现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技术中心高级研究员届硕士研究生发明预测轴承疲劳寿命的程氏定理。

杨院生,中国科学院金属材料研究所高温金属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届硕士研究生。

黄慕强教授,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英语系。早年曾任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英语翻译,曾多次陪同中央首长出席各类国际会议。1961年至1975年,因工作需要,黄慕强教授调至洛阳工学院任教,后调到武汉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任教直至退休。黄慕强教授曾先后担任北京市高等学校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副组长。

李贺军,81届锻压工艺及设备专业校友。现任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兼任超高温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陕西省碳/碳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并且内主持了国防跨行业重点预研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863项目等30余项课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0余篇;获授权专利20余项;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二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7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航空科技进步二、三等奖,航天科技进步二等奖等部省级以上奖励11项。1996年被航空工业总公司评为“做出突出成绩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7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被评为陕西省高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同年被评为陕西省“三五”人才;2006年被评为国防科工委“511人才”,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党政界

邱石元,男,汉族,1943年11月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9月 参加工作,洛阳农机学院农机系拖拉机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兼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主任、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书记。

焦刚,1981年拖拉机7711班毕业。曾任农业部农机监理处处长、农机化管理副司长。现任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站长、党委书记、中国农机机械试验中心主任、中小拖拉机质量监督检查中心主任,国家进出口商检局农业机械认可实验室主任。

李建业,1960年生,鹤壁人,81年毕业于洛阳工学院,现为国家旅游局副局长。

郭胜利,1978年拖拉机专业7508年毕业,先后获共青团河南省委“锐意改革青年标兵”和“骏马人才奖”、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现任中信汽车公司副总经理、中信中原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州轻型制造厂厂长、党委书记、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郑州市计委副主任。

李超,1982年机械制造专业7810班毕业,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国务院发改委副主任。

河南科技大学冯宛平:毕业于洛阳工学院,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

初军威:现任青海省海东地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曾任共青团青海省委副书记。

王敬林,现任洛阳市副市长。主要负责安全生产、煤炭工业、煤矿安全等方面工作。分管市安全监督管理局、煤炭局。联系省煤矿安监豫西分局。

刘长春,77级机制专业校友。曾任许昌市委副书记,开封市市委书记,现任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

工商界

崔起鸿,1967年机制6207班毕业,现任中国一拖(集团)公司总调度长、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高续纯,1977年轴承专业7402班毕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西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先后获宁夏“自治区优秀企业家”、“全国优秀企业家金球奖”、“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王纪年,1985年企业管理干部专修科毕业,获全国首届经济改革人才银杯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曾任许昌继电器厂厂长,现任许昌继电器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张郑婴,1956年10月生,汉族,湖北省云梦人,洛阳农业机械学院轴承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1973年3月参加工作。 历任湖北省应城市三合团结茶厂工人;湖北省化工厂动力分厂工人;哈尔滨轴承总厂成品五分厂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哈轴承总厂研究所产品设计室助理工程师;哈轴承总厂厂部技术助理;哈轴承集团公司产品制造部技术质量科科长;哈轴承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哈轴承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哈轴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市工商联会长、哈轴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李碧,1939年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毕业于洛阳工学院。曾供职于北京中国农机化科学研究院,后在安阳柴油机厂、安阳自行车厂、安阳自行车工业公司等企业担任技术科长、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厂长兼总工程师、副总经理等职务。主持开发的弯梁自行车及彩色显像管玻壳等产品曾多次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是国家有突出贡献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河南省重点建设先进工作者;现任安玻监事会主席、安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王占渠,1974年生,大学学历;毕业院校于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工学院),98年参加工作;历任普通警员,生产科长;等现任河南第二劳教所第一大队大队长;因为在司法系统的出色表现,连年被评为全国政法英模。

王志标,81届金属材料集热处理专业校友。现任中国航空北京精密机械研究所(303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曾任青海铸造厂团委书记,中国航空工业洛阳电器厂厂长兼党委书记,中航光电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河南科技大学吴红云,86届畜牧兽医专业校友。现任郑州后羿企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河南动保协会副会长、郑州市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南家禽协会常务理事、河南饲料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农牧渔业协会饲料分会常务理事等职务,是河南科技大学客座教授、郑州牧业高等专科学校名誉教授、河南农行规范化服务监督员、被评为河南普通高校往届优秀毕业生。

贾长松,2000年毕业于农学专业,北京长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是著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全国MINI-MBA教育特约讲师和全国CHRP(人力资源管理师)认证培训班授课讲师。

医学界

杨晓鹤,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医学中心病理系先后获FUHS/芝加哥医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博士、西北大学肿瘤分子生物学博士后。现任俄克拉荷马大学医学中心病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有自己独立的实验室。学习研究领域包括病理生理学,低温生物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及肿瘤分子生物学。在细胞凋亡,癌基因和乳腺癌预防和治疗机理研究方面有一定成绩。从事乳腺癌的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具体研究兴趣和发展方向:细胞凋亡,信号传递,抗癌基因,转基因动物模型,基因与抗体药物工程。

董瑞瑞,积极响应团省委的号召,于2004年7月,志愿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河南省贫困县计划,到商水县汤庄乡卫生院,从事扶贫工作。该同学甘于吃苦、勤奋兢业,在艰苦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称赞。2005年12月5日,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37位青年志愿者2005年度“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董瑞瑞名列其中。

杨延辉,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于2005年7月,志愿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全国西部计划,到新疆兵团农14师47团医院工作。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岗位上甘于吃苦,甘于奉献,使自己的青春年华在艰苦的环境中熠熠闪光,被评为“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并被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银奖奖章”。

赵勇刚,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同济医学院博士、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神经外科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洛阳市神经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洛阳市人大代表、河南省优秀专家,洛阳市劳动模范。专业理论知识浓厚,业务能力强,先后主持完成了计算机控制昏迷清醒刺激仪的研制、多处软膜下横切治疗顽固性癫痫、脑出血破入脑室急性期脑积水治疗研究、听神经瘤手术中听力保留及面神经保护研究等多项厅级以上科研课题。

河南科技大学王明晓,中国煤炭总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曾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医院优秀院长、煤炭部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20余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美国获论文交流一等奖,《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在德国获一等奖。主编并出版了《心肺脑急诊医学》及《内科急症的诊断与治疗》两本书籍,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三项。

高雁卿 ,河南省清丰县人,1962年9月生, 现任安阳市副市长。1981年11月至1992年8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工作,任骨科主任医师。1988年9月加入农工党。1992年8月后任安阳市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主任。2001年9月后任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农工党安阳市委主委。2003年5月后任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北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农工党安阳市委常委。2004年3月任安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潘景轩,1991和2000年在中山医科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1991年始在中山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任教, 1997年破格晋升副教授. 1998-2006年在美国排名第一的癌症中心--德州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从事抗癌药物方面的科研工作,历经博士后,Research Associate 及Instructor. 2006年6月通过"中山大学百人计划"人才工程引进回国,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

张志方,在美国洛杉矶“希望城”医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主任。从事淋巴细胞功能调节研究,主持和参加科研基金5项,发表科研论文2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参编教材2本,主持和参加教研基金10项,发表教研论文28篇,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滑炎卿,上海华东医院 教授、影像医学博士,现任上海华东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行政副主任,复旦大学影像医学专业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中国断层影像解剖学》杂志常务编委,《上海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副主任。

刘超 ,1997年获中山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2003年获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2005年在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完成医学博士后研究工作。国际肝胆胰学会和国际移植学会委员。在大学附属医院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工作16余年;1999年11月至2005年1 月在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欧洲最大的肝胆外科与器官移植中心之一,以开展活体肝移植而著名)进修肝胆外科与器官移植。擅长肝胆胰和胃肠道肿瘤的外科治疗、肝移植、肾移植和胰腺移植。2002年被世界肝脏病学会和欧洲肝脏病学会分别授予“最佳青年研究员”称号。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10余篇刊登在SCI杂志。

张社卿 ,1965年生,河南省洛阳市人,复旦遗传所博士后。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内科。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神经系统遗传病的研究.

赵东长 ,1965年生,河南省南阳市人,中山大学博士,主要从事血液学及干细胞生物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美国做博士后工作。

河南科技大学张莉 ,现任海南省东方市副市长。

许伟洲 ,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国误诊学杂志》主编。

赵元珍,1964年生,博士学位,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1996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现就职于解放军150获外科工作至今担任科主任。兼全军普外科营养学组委员、济南军区普外科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普通外科的临床工作,主要擅长胃恶性肿瘤,大肠良、恶性肿瘤及直肠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及其它乳腺疾病的非手术治疗。便秘及结肠炎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在科研上主要从事短肠综合征行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已发表论文十余篇,获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

其他界

李晓峰,即大名鼎鼎的sky。效力战队:World Elite GIGABYTE E-Sports Club中国技嘉世界精英电子竞技俱乐部。

余微雪,原创独立音乐人,专辑等单曲在各大网站均可收听,在网路上有一定影响力,据传闻现在签约北京某公司但却独立创作着。

文化传统

校训、校风、学风

校训:明德博学,日新笃行。

“明德”:典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意为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又见《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博学”:典出《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广泛地学习,详细地研究,谨慎地思考,清晰地辨别,忠实地践行。又见《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日新”,出自《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即天天更新,日日进步,弃旧图新,既意蕴创新进步,又蕴涵每天以最新的面貌面对学习和生活。

“笃行”,出自《礼记·学记》:“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笃”,即忠贞不渝,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充实而有恒。“笃行”也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即要努力践履所学,做到“知行合一”。

校风:和谐自强,严谨求实。

学风:勤学慎思,尊师诚信。

河南科技大学校徽

由艺术设计学院院长蒋鑫设计。

图案是个九龙鼎,代表洛阳这座城市的古老文明和悠久历史。

校歌

滔滔黄河,巍巍嵩岳,桃李芬芳,根在河洛。

踏过商周遗迹,追逐汉唐明月,传递华夏文明,放飞希望之歌。

滔滔黄河,巍巍嵩岳,桃李芬芳,根在河洛。

我们日新笃行。我们明德博学,我们励志图强,我们成才报国。

啊!莘莘学子,炎黄后裔,菁菁校园,奋发学习。

啊!莘莘学子,炎黄后裔,菁菁校园,奋发学习。为我民族振兴科技,振兴科技。

校友会

河南科技大学校友会是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河南省省民政厅注册登记,在学校指导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联谊性、非营利性群众团体,由河南科技大学及其前身洛阳工学院、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等海内外校友自愿组成。

校庆日

2012年10月9日,河南科技大学建校60周年暨合并组建1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科技大学开元校区隆重举行。

招生就业

办学条件优越:学校是河南省首批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院校,学生借书、上网、就餐等可通过“校园卡”完成。学校是中国教育科研网豫西地区网络中心,已实现学校信息查询和学生网上选课。学校地处国家级科研院所、大型企业比较集中的洛阳,为学生实习、科研、参加社会实践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学校有工程训练中心、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中心和三所附属医院等固定的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120多个;其中第一附属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医院”。

培养模式灵活:学校本科教学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生可按照专业教学计划要求,自主选修课程,允许基本学制为4年的学生在3-6年内、基本学制为5年的学生在4-7年内完成学业。学校实行导师制和主辅修制,鼓励学生选修第二专业,毕业时发给辅修专业证书。

校风严谨、管理科学:学生管理采用辅导员制。学校坚持以学风建设为中心,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拓展学生素质。

河南科技大学奖贷助学、体系完备:学校健全了“奖、贷、助、补、减、缓、保”七位一体的学生解困助学体系。学校除按规定评选发放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省政府助学金外,还设立了综合奖学金、企业奖学金、优秀新生奖学金等。校内设有千余个勤工助学岗位,鼓励学生自助、自强。

毕业生面向全国就业,同期就业率在全省普通高校位于前列:学校毕业生面向全国就业,主要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外资企业、部队等行业就业,尤其在京、津、沪、江、浙、粤、鲁等经济发达地区很受欢迎。该校是济南军区授予的唯一一所“空军飞行学员优质生源学校”。

2011年招生

2011年面向全国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总数9632名 学校全面贯彻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招生政策,实施 “阳光工程”。

※学校21个专业分别在河南、吉林、福建本科一批招生。

※学校医学类和农林类专业在河南省单独编码招生。

※学校对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工商管理4个专业,分别在河南省、吉林省招收普通本科生。

2012年招生

学校2012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划招生10人,学制6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划招生10人,学制6年)、自动化(计划招生10人,学制6年)、临床医学(计划招生10人,学制7年)等四个专业招收本硕连读学生。是自郑大、河大之后,第三所招收本硕连读学生的省内高校。

学校地址

学校有西苑、景华、周山、开元等四个校区,占地面积4316.56亩(287770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8.70万平方米。

西苑校区

河南科技大学位于洛阳市涧西区西苑路48号,占地495.82亩,以西苑路为界分为南北两院。该校区有学校党政机关及机电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教学单位。西苑校区地处洛阳市繁华地段,交通便利,有 公交103路、60路、8路、12路、14路、17路、19路、25路、27路、63路、69路、31路、21路、29路、46路、50路等数十条线路从此处发车或经过,通向城市的各个方向和名胜古迹。

其中103路、46路、50路、14路由洛阳站发车经过该校区,新开通的75路公交车由洛阳龙门站发车经过该校区。乘坐25路与31路可到达开元校区,乘坐31路公交车可到达周山校区。乘坐103路、50路可到达景华校区。附近有上海市场步行街、沃尔玛购物广场、大张购物广场、文化宫,包括娱乐、餐饮、购物。

开元校区

位于洛阳新区大学城内,北侧为开元大道;东侧为学府街,毗邻洛阳奥林匹克公园;西侧为瀛洲路,与洛阳高新技术开发区洛龙工业园相邻;南侧为关林路。该校区建设工程 是河南省、洛阳市的重点工程,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个大学新区之一;校区总用地面积3416亩,已建成的一期首批工程包括公共教学中心组团、三个学生公寓组团、学生食堂及学生浴池组团计20栋楼,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在该校区有新校区建设指挥部、新校区管委会等行政单位,有经济与管理学院等教学单位,有部分学院大一学生在此学习生活。开元校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25路公交车从西苑校区发车,直达开元校区;68路、28路公交车从火车站发车经过该校区;75路公交车由洛阳龙门站发车途经该校区。

景华校区

位于洛阳市涧西区安徽路7号,占地108亩,以安徽路为界分为南北两院。在该校区有医学院等教学单位。景华校区地处洛阳市商业繁华地段,生活、购物、医疗、交通十分便利,有公交103路、60路、12路、17路、19路、8路、25路、27路、63路、69路、6路、50路、11路等十数条线路经过,通向城市的各个方向和名胜古迹。其中103路、50路、11路是由洛阳站发车经过该校区。附近有广州百货市场、盛德美购物广场、奥斯卡影视城。

周山校区

位于洛阳市涧西区天津路南端,西宁路与天津路交叉口。占地356亩。在该校区有农学院、林学院、动物科技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四个教学单位。周山校区南与周山森林公园毗邻,西与五三四医院紧邻,向北可 俯瞰洛阳市貌,环境幽静,风景怡人。是由火车站始发的40路公交车的终点站,由火车站始发的11路和谷水西始发的31路公交车途经该校区,紧挨洛阳534医院。

相关新闻

学校召开2013年下半年工作会议

河南科技大学2013年8月31日,学校在开元校区图书馆五楼报告厅召开2013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校领导严全治、苟义伦、闫纪建、杜遂渊、周志立、宋书中、李友军、雷方、李漪出席会议,学校全体处级干部参加会议。

校党委书记严全治代表校党委、校行政对学校上半年的工作进行简要的总结,对下半年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就如何贯彻落实好各项工作提出几点要求。

网友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新闻
其他人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