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南京学校大全>南京大学大全>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简介

办学思想

学校将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优势,把学校建成为集教育、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全国森林公安教育与科研基地。

历史沿革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是中央部属高校,公安部建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校,坐落在自然风景秀丽、历史文化厚重的六朝古都南京。

其前身是1953年建立的林业部南京林业学校;

1972年林业部南京林业学校撤销;

1972年林业部南京林业学校并入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后相继更名为南京林业学院、南京林业大学;

1979年南京林业学校复校;

1994年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改建为林业部南京人民警察学校,并于当年开始招生;

1999年林业部南京人民警察学校更名为国家林业局南京人民警察学校;

2000年3月28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2010年01月21日经教育部批准,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本科)。

办学规模

在发展计划中,全日制专科在校生达到4000人;每年分批培训民警3000人以上;成人学历教育(大专函授)规模2000人。

学科发展

学院现设治安系、侦查系、警务管理系、警务技战术系、信息技术系、刑事科学技术系、森林消防系、教学实训基地、继续教育部。国家林业局警官培训中心、森林消防指挥培训中心、野生动植物刑事物证鉴定中心和林业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挂靠在学校。全日制在校生4500人,年培训在职民警4000多人。2000年至今,学校共培养了近8000名专科毕业生,培训了30000多名森林公安在职民警,为保卫绿色家园、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专业设置

本科专业部分

刑事科学技术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较扎实的人文、法律、林业和公安技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刑事科学技术工作需要的实践能力和初步研究能力,有较强的警务技战术技能,适应基层公安机关常见刑事案件现场技术勘查和物证检验鉴定工作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森林资源管理概论、森林植物识别与鉴定、野生动物识别与鉴定、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刑事图像、痕迹检验、文件检验、刑事化验、现场勘查、生物微量物证检验、木材鉴定技术、法医学等。

本专业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侦查学

侦查学专业下设侦查学、公安情报学、计算机犯罪侦查和特警等4个专业方向。

侦查学方向

本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较系统的刑事法学、森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处理情报信息、办理刑事案件和初步研究的能力,有较强的警务技战术技能,适应公安等政法机关打击、防范和控制犯罪以及维护生态安全等工作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治安管理学、刑事图像、痕迹检验、文件检验、森林案件现场勘查、侦查措施与策略、预审学、图像侦查、刑侦基础业务、侦查通信、刑事案件侦查和国内安全保卫学等。

本专业方向学制4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侦查学【计算机犯罪侦查方向】

本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较系统的计算机犯罪侦查、计算机司法检验工作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查、电子取证等工作需要的实践能力和初步研究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取证、存储原理与数据恢复、刑事案件现场勘查、侦查措施与策略、现场绘图、计算机犯罪与预防、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查等。

本专业方向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侦查学【公安情报学方向】

本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较系统的侦查和公安情报工作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公安情报信息获取、加工、分析、研判和管理工作需要的实践能力和初步研究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森林案件现场勘查、侦查措施与策略、公安情报概论、公安情报检索、情报分析与研判、公安情报政策与法规等。

本专业方向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侦查学【特警方向】

本专业方向从“实战、实用、实际”出发,以适应公安警务实战工作需要为宗旨,培养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优良作风的具有特殊警务实战技能和警务战术思想,能在“处突、防暴、反恐”中发挥特殊作用,并能办理一般刑事案件的警务实战训练、战斗型人才。

主要课程: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事科学技术、侦查学、现场勘查、治安管理学、特种执法通信、警务搏击、枪械使用、驾驶、攀登越障与索降、现场急救、警察实用游泳与水上救生、警察战术、警察实战法律法规、安全警卫等。

本专业方向学制4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治安学

治安学专业下设治安学、警务管理、林火管理和特警等4个专业方向。

治安学方向

本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较扎实的治安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社会治安管理实践能力和初步研究能力,适应基层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工作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刑事技术、森林资源管理概论、犯罪心理学、治安学原理、治安秩序管理、公共安全管理、社区警务、公安行政案件查处、安全防范技术与工程、公安行政证据规则与方法、森林公安行政与刑事执法、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等。

本专业方向学制4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治安学【警务管理方向】

本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较扎实的警务管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警务管理工作需要的实践能力和初步研究能力,适应基层公安机关警务管理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公安管理学、公安决策学、警察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学(双语)、警察公共关系学、公安信息管理学、警察组织行为学、警务机制和警务保障、派出所警务管理实务、社会调查研究等。

本专业方向学制4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治安学【林火管理方向】

本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较系统的治安学、林学、生态学、林火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治安管理、林火管理及森林火灾应急处置能力,适应公安机关及森林防火工作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治安学、刑事诉讼法学、消防燃烧学、森林火灾预防、森林火灾扑救组织与指挥、林火管理、森林火灾调查与评价、消防管理、消防工程、生态安全原理等。

本专业方向学制4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治安学【特警方向】

培养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优良作风的具有特殊警务实战技能和警务战术思想,能在“处突、防暴、反恐”中发挥特殊作用,并能办理一般治安案件的警务实战训练、战斗型人才。

主要课程: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事科学技术、侦查学、治安案件查处、治安秩序管理、社区警务、特种执法通信、警务搏击、枪械使用、驾驶、攀登越障与索降、现将急救、警察实用游泳与水上救生、警察战术、警察实战法律法规、安全警卫等。

本专业方向学制4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专科专业部分

侦查专业

培养能适应刑事案件侦查工作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应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掌握刑事侦查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侦破各种刑事案件的基本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相关专业知识、信息的能力;掌握射击、驾驶、查缉、擒拿格斗等警务技能。

主要课程: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犯罪心理学、现场勘查、刑事技术、侦查措施与谋略、刑侦基础业务、侦查讯问、侦查通信、查缉战术等。

治安管理专业

治安管理专业下设治安管理、交通管理、警务管理和森林消防等专业方向。

治安管理方向

培养能适应治安管理工作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应掌握与治安管理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掌握治安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处理治安案件、林政案件、突发事件及一般治安问题的能力;掌握射击、擒拿格斗、驾驶、攀登、查缉、应急事件处置等警务技能。

主要课程:刑事诉讼法学、民法学、森林公安行政和刑事执法、森林资源管理、社会学、犯罪心理学、治安秩序管理、危险物品管理、治安案件查处、社区警务、警察体育等。

治安管理【交通管理方向】

培养能适应治安管理工作、特别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应掌握与治安管理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掌握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处理道路交通违章、道路交通事故、公安行政案件、突发事件及其他治安问题的能力;主要课程:道路交通安全法、刑事诉讼法学、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学、森林公安行政执法概论、社会学、治安管理学、道路交通管理、交通心理学、道路交通控制、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处理、道路交通秩序管理、车辆管理、警察体育等。

治安管理【警务管理方向】

培养适应公安队伍现代化需要,政治可靠、纪律严明、执法公正、服务热情、心理健康、体能健强,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法律政策水平,具有较全面的警务管理知识、较熟练的警务工作技能,能在基层公安机关警务管理岗位从事和协助警务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以及适应公安工作多种岗位群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公安管理学、公安秘书理论与实务、警察组织行为学、公安信息管理、警务机制和警务保障、基层所队内勤管理实务、公安新闻宣传与写作、社会调查研究、警务综合信息平台、治安管理、刑事侦查、法律、警察体育、公务员必备知识等。

治安管理【森林消防方向】

培养能适应森林消防和治安管理工作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应掌握与治安管理和森林消防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森林消防工作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处置森林火灾事故、进行森林火灾预防、扑救、应急救援和处理一般治安案件的能力;

主要课程:法学基础、公安学基础、森林资源管理概论、治安管理、刑事侦查、道路交通管理、地理信息技术基础、森林火灾预防、森林火灾扑救组织与指挥、林火调查与统计、森林防火通讯、森林消防机械、警察体育、公务员必备知识等。

设施概况

学校占地总面积1143亩,由仙林校区、花园路校区和东善桥教学训练基地组成,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仙林校区建筑典雅明丽,环境优美,是具有现代气息的花园式、生态型、智能化新校园,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警体馆、游泳池、综合服务楼和体育运动场所,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训练设施,图书馆馆藏文献总藏量267万册,其中纸质图书53万册。并新建了电子阅览室。建成计算机校园网,并已投入使用。学校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建有理化实验室、数码照相实验室、痕检、文检及侦查技术痕迹辅助系统、模拟犯罪现场、模拟派出所、森林消防综合实验室、微量物证分析室、多媒体语音室、计算机中心、珍稀野生动植物标本馆、障碍训练场等,教学仪器设备较为先进齐全,能开设125个实验项目。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江苏省花园式校园和文明校园。国家林业局警官培训中心、森林消防指挥培训中心、野生动植物刑事物证鉴定中心和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挂靠在学校。

随着国家《森林法》的颁布实施,森林公安作为国家公安体系中一个特殊警种,依法保护森林资源、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秩序的责任更加重大。为了加强森林公安和森林防火队伍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新建的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将面向森林公安和森林防火第一线,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努力提高办学水平、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花园路校区主要开展警官培训和继续教育,交通便捷,教学生活设施齐备。东善桥基地是实践训练的主要场所。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397人,其中专任教师30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136人,拥有教授等正高级职称20人、副教授等副高级职称103人,聘请兼职教授15人、教官42人,已基本形成一支学科专业较齐全、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专兼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学院涌现出一批全国、全省教育先进个人和优秀教师。现有国家级、省级高校教学名师各1人,全国公安、林业系统优秀人民警察、优秀教师等14人,荣立一、二等功22人,并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人。

师资建设

2003年,学校推行了教官制度,聘任了一大批来自实战部门、了解实战情况、富有实战经验并有施教能力的教官充实到学校教学岗位。

学校加强教学人员“多能化“培养,鼓励教学人员瞄准“一专多能”的目标,依托培训“项目制”,组织教官、教师参与各类培训的课程策划、师资安排、授课施训、教学辅助、考核评估等多项工作,加强教官、教师从事教学、组织、管理等多项能力的培养,促进师资队伍从单一的“业务传授者”向“教学策划者、组织者和传授者”转变。鼓励教学人员积极拓展教学领域,加快从某业务领域“单一科目传授者”向“多科目传授者”转变。同时,学校一方面分批派送教师深入有关分县局参加基层实践,通过基层一线业务骨干、优秀民警与学校教师“一对一”结队带教,帮助广大教师熟悉实战情况,另一方面派送教官教师到学管部门轮岗锻炼,丰富实战经历,积累实战经验,提高德育教育能力,实现教书育人双管齐下,做到能教会做,既教又管,使教学人员积极从单一的“业务传授者”向“业务传授者、德育辅导者和实战带领者”转变。

学校大力加强教学、学管两支队伍的相互融合,引导学管干部瞄准“德育辅导者、业务传授者、实战带领者”“三者合一”的目标,按计划、分步骤、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管干部围绕业务课题参与教研活动和教学设计,编写教纲、教案、讲义,融入教学训练工作,有效实施学管干部综合发展导航,加强学管干部“三者合一”能力培养。同时,学校进一步拓展了学管干部校内流动与校外挂职锻炼相结合的培养渠道,分批选派学管干部前往基层派出所参加挂职锻炼,全面提高学管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全力打造一支“能思想辅导、能教学训练、能带兵实战”的新型学管干部队伍创造了有利条件。

学校领导

领导职务领导名单
党委书记王邱文
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张高文
常务副院长张治平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明
党委副书记兼政治部主任林平
副院长陶珑
副院长吉小林
副院长傅冰钢

院系设置

治安系

治安系是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成立最早的系部之一,

侦查系

侦查系成立于2000年十月,现有侦查专业(附设经济案件侦查方向)、刑事技术专业(附设刑事图像专业方向)。在校学生1800余人。

坚持科技强警战略,立足林业,面向公安,服务社会,实行教学、科研、实战三结合,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造就适应侦查机关一线需要的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的熟悉公安侦查业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课程体系以及课程建设是将地方公安机关的侦查业务和森林公安管辖的十九类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的侦查业务紧密结合,形成科学的、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的复合型课程群。

技能培养也是结合森林公安的业务特色,按实验、实习、实训三位一体的综合训练模式进行。比如勘查林木案件现场时,对涉案面积和涉案材积的测算、野生动植物痕迹物证鉴定等技能都是普通公安院校所没有的。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注重双师型、复合人材的培养与引进,要求教师既熟悉公安业务又懂林业科学技术。

信息技术系

信息技术系成立于2001年,开设信息网络安全监察专业(含公安信息技术和公安信息安全两个专业方向),侦查学(计算机犯罪侦查方向),侦查学(公安情报学)。经过几年的发展,我系现有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研室、公安信息技术教研室、计算机实训中心和数学教研室。承担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和高等数学等课程的教学。设有系办公室、计算机实验室、学生大队等机构。现有教职工2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高级工程师1人,聘请各地公安院校和地方高校的教授3名,聘请公安机关教官3名。信息技术系教师中获硕士学位以上的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71%。

信息技术系大力开展师德教育,始终把教学科研工作放在第一位,将刻苦学习、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不畏艰难、奋发进取、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和奉献社会的精神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广大教师在平凡的教学中默默的耕耘,用全部的爱和奉献碾出自己人生的轨迹,为我国森林公安信息化建设培养出大量的实用型人才。本系教师先后获得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全国森林公安系统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科技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省新长征突击手、教学十佳等多项荣誉称号,并有1人次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奖,2人次立人民警察二等功,3人次立人民警察三等功。

警务管理系

警务管理系设有警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法律、中文、外语和艺术六个个教研室以及系办公室、中队管理部门。专任教师5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3人,讲师12人,助教25人;获得硕士学历者27人,在读博士3人、在读硕士14人;校外兼职教师多名。该系在不断加强专业建设的同时,还承担着大部分公共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任务,所开课程涉及管理学、哲学、政治学、法学、文学、经济学等学科;部分教师长期承担着国家林业局警官培训中心举办的各种培训班的主要教学任务。该系警察管理专业设有两个专业方向——警务管理、公安文秘。公安文秘专业方向面向公安机关培养能够胜任公安机关公文写作、文字处理、档案管理、形象宣传、会务组织和其他业务等多种岗位群需要的警察复合型应用人才。

警察管理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较全面的警务技能、可以适应公安工作多种岗位群需要的警察复合型应用人才。

警务技战术系

警务技战术系承担着全校各专业的警务实战技能、战术课程的教学训练任务,以及特警班的教学、训练、管理工作,同时负责学校各运动队的训练比赛以及学校学生群体活动的管理工作。根据教学内容和工作任务的侧重不同,学校警务技战术系分为基础体能教研室、警务技战术教研室、系办公室、学生管理中队等科室机构。

基础体能教研室:主要负责攀爬、索降、障碍和泅渡课的教学。将基础体能教学融入警务搏击课中来强化学生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素质,并通过攀爬、索降、障碍和泅渡课进行升华。通过长期的教学训练,摸索出“以速度为核心,以力量和耐力为两翼”的体能教学模式。其目标为: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后继警务实战技能课目打好基础。

警务技战术教研室:主要负责警务实战技能及战术的教学与训练。警务技能、战术是警务实战教学训练的重点内容,也是警务实战教学训练中所占课时量最大的课目。通过长期的摸索与探索,逐步形成了融散打、摔跤、柔道等多个竞技项目为一体的,并充分结合公安执法战斗的特点,形成了学校所特有的“远踢、近打、贴身摔接控制”的警务博击的教学训练模式。警务技能、战术课程群涵盖警务博击、枪械使用、查缉战术等内容。

刑事科学技术系

2011年上半年成立。原属侦查系。

森林消防系

2011年上半年成立。原属治安系。

继续教育部

国家林业局警官培训中心是全国森林公安机关在职民警专业训练和全国森林防火培训基地,隶属于国家林业局,同时也是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继续教育部。警官培训中心主任由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曹真巡视员兼任,顾其银任常务副主任,侯召斌任副主任。警官培训中心下设办公室、培训科、函授科和花园路校区管理,共有18名管理人员。

警官培训中心主要承担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和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下达的森林公安在职民警初任训练、晋升训练、领导干部首任训练、专业训练和全国森林防火指挥员岗位培训以及其他业务培训任务。同时按照各省(市、区)森林公安局(处)和森林防火办公室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开展各类专业训练。自1995年成立至今已完成各类培训达35000人次,为森林公安和森林防火队伍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自2001年成立继续教育局部以来先后在广东、广西、山西、河南、江苏、陕西、四川、贵州、山东、甘肃等十余个省建立了大专函授教育辅导站,已有1183名大专函授生毕业,在校生134人。同时还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合作,举办本科函授学历教育,已有99名本科函授生毕业,在校生503人。

警官培训中心按照公安部、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关于民警教育训练的有关文件精神组织开展教育训练工作,同时以提高教育训练质量为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推动教育训练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于2007年成立了教育训练指导委员会,指导教育训练工作;在师资上并依托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的师资力量,同时吸纳实战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领导干部和一线指挥员任教官;在教育训练实施过程中注重训练形式的灵活性,手段的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不断推陈出新,尝试新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实战演练等手段,达到训练实战化的目的。同时采取分类施训的办法,不断提高培训成效。在教育训练质量监控方面采取听课组听课、学中测评、召开座谈会等一系列手段和措施,不断提高教育训练质量。

警官培训中心在学员管理上始终按照“管理军事化、生活制度化、训练职业化”的总体要求,推行“警官军营化”管理,严格一日生活制度,对学员起床、早操、列队、上课、训练、晚自习、晚点名、就餐、内务以及请销假等方面应遵守的制度、规范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警官培训中心在做好各项教育训练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教研和科研工作,为提高教育训练成效提供理论支撑。在森林公安教育训练方面:开展了规范森林公安在职民警教育训练体系、编制森林公安派出所培训大纲及教材、编制专业法律知识培训大纲等项目已的研究工作。《森林公安工作基础知识》、《森林公安机关“三考”法律知识习题集》和《森林公安执法理论与实践研究》等培训教材已出版发行。在森林防火教育培训方面:已完成了森林火灾战例评析、扑救森林火灾实用方法、森林防火工作指标考核体系研究与制定、森林火灾火场风的研究、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和管理标准等五个项目已经立项,编辑出版了《森林火灾扑救典型战例评析》和《安全扑救森林火灾常识》培训教材。

为适应“大教育”,“大培训”的要求,开创森林公安教育训练新局面,警官培训中心将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调整教育培训内容、重构课程体系为重点,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为手段,以实施质量监控为措施,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成效。坚持立足森林公安和森林防火工作实际,服务森林公安和森林防火实战,为提高森林公安和森林防火队伍整体素质和队伍建设服务的定位,把警官培训中心建设成为能满足森林公安和森林防火职业发展需求和实际工作需要的教育培训基地而努力奋斗。

教学训练基地

教学训练基地是完成学校各专业实践性教学任务的职能单位,由汽车驾驶训练基地和拓展训练中心两个单位组成。主要完成全校各专业森林公安车辆驾驶技术课程的教学和训练工作,射击靶场、森林消防、刑侦、森林资源管理等有关课程的教学实习场地的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完成全校各专业拓展训练教学训练及警官培训中心警察心理行为训练课程教学工作,开展对外拓展训练服务工作。

汽车驾驶培训基地现设办公室、教学训练室等部门,总占地面积近70亩,由公安车辆驾驶训练场、东善桥综合训练场和驾驶技能实训室组成,各类房屋建筑面积1500m。现有教学车辆共有58辆,其中吉普车2032S19辆、桑塔纳轿车27辆、北京旋风二代越野车2辆、东风-140货车2辆、亚星大客1辆、富利卡1辆,摩托车CJ—750BJ型6辆,汽车模拟驾驶室一个,车辆构造实验室一个。管理干部6人,理论教师2人,实际操作指导老师21人,后勤人员3人。

森林公安车辆驾驶技术是森林公安院校警察技能训练科目之一,车辆是公安机关最主要的警务装备之一,也是评价各级公安单位战斗力形成的主要标准,公安部制定的各类专业教学计划中都明确规定,警察院校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汽车的驾驶技术,以求适应一线公安的素质需要。基地除完成其它公安院校驾驶技能项目之外,针对我校森林公安特色,设置了林区道路驾驶、山路驾驶、风雨路驾驶、林区桥涵驾驶等教学内容,突出森林公安实用车辆的特点,使得整个课程更加符合公安院校教学管理思想和理念,与公安实战紧密结合,提高了课程的实用性和实战性。教学训练基地自1999年成立以来,共完成了十届学生近10050人次的驾驶培训任务,学生全部通过南京市车管所考核,教学质量在南京市40所驾校名列前茅。

拓展训练中心占地334亩,建筑面积479.10平方米,总投资800万元,由训练场、丛林地和水上运动场三部分组成,专职拓展训练师5人,兼职教师33人,行政人员1人。训练场由两套高空组合器械、两套彩虹桥组合器械、两条130米长的滑索道和一栋速降攀爬综合楼组成。训练场地可开展背摔、电网、雷阵、有轨电车、驿站传书、孤岛泅渡、盲人方阵、空中断桥、空中单杠、天梯、空中相依、悬崖峭壁、荡桥、荡绳、缅甸桥、合力桥及毕业墙等常规高、低空拓展训练以及攀岩、速降、蹦极、空中滑索等多项具有刺激性和挑战性的其他项目;丛林场地可开展激光野战、定向越野、无线电测向、登山、户外生存技能训练等项目;水上运动场地可开展赛艇、扎筏、独木桥、救生等项目。

拓展训练中心建成以来,已对大、中、小学生进行了几十期的拓展训练;同时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高校中层管理干部、高校机关党委干部、高校团委、学生会干部、多家跨国公司及国内著名企、事业单位进行了拓展训练。通过精心设计的拓展课程训练达到了“挑战自我、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得到了组织单位和参训个人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森林公安警务技能战术实训基地(筹)

为适应现代森林公安工作发展的需要,根据公安部关于“要大力加强全国公安干警警务技能训练”的指示精神,国家森林公安局决定在我校建立“森林公安警务技能战术训练基地”。基地占地面积550亩,建筑面积10000m,主要功能是进行与南北方森林公安实战和森林防火实践相适应的多学科技能及战术训练与模拟演练,增强学员实战意识,提高学员实战能力。

训练项目主要包括治安盘查哨口,模拟社区和南北方林区民居治安案件查处、社区警务、治安综合实习、查缉战术及对抗射击模拟训练用,火情瞭望,林火气象观测,野外林火蔓延模拟实验,室内林火蔓延模拟实验,森林案件现场面积测算实训,森林案件(盗、滥伐)现场蓄积测算实训,痕迹提取训练,定向越野,森林及珍稀植物识别训练。

教学成果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高素质应用性警务人才为目标,实行教学、科研、实战相结合,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把学院建成全国森林公安的教育、培训和科研基地。学校不断加强教学研究,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公安部精品课程2门、江苏省精品(优秀)课程6门、江苏省精品教材5部,主编或参编正式出版教材、专著90余部。

科研成果

学院坚持警学研相结合,并取得明显成效。学院申请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公安部、教育部、司法部、国家林业局等省部级、厅局级科研项目共111个,并先后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9项。多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并在生产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我院教师在各类刊物上共发表论文近1200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40余篇,经过国家版权局登记的计算机软件2个,出版专著近80部。学院还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主办国家林业局主管的《森林公安》、《森林防火》杂志。

校园文化

文化建设

学院积极为森林公安一线服务。国家林业局设在学校的野生动植物刑事物证鉴定中心近几年来接受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近万件野生动物和植物检材的鉴定,出具鉴定书410份,为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科学的法律依据。

学校荣誉

近几年学校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先后多次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学校”、“文明单位”,并先后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等荣誉称号,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辛勤耕耘育桃李,建功立业逞英豪。我校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公安第一线建功立业,普遍安心工作,踏实肯干,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被公安机关认为:基础好、能力强、素质高、作风实,能干、肯干、实干。

国际交流

学校还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已与多个国家建立了学术上的联系,多次选派教师前往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作高级访问学者或考察培训,并接待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消防官员来访。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将继续扩大对外交流渠道,努力与国际警务和森林消防同行建立更加广泛的联系。[1]

机构设置

学校为局级单位,下设办公室、政治处、后保处、教务处、学管处、科研中心、教辅中心、岗位业务教研部、基础教研部、警训部、警务驾校、培训一部至四部共15个副处级机构。

联系方式

地址:南京仙林大学城文澜路28号

邮编:210023

网友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新闻
其他人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