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
衢州学校大全>衢州大学大全>浙江科技学院
学校简介

历史沿革

1980年,浙江大学附属杭州工业专科学校成立。历史沿革

1983年,更名为杭州工业专科学校。

1984年,更名为浙江大学附属杭州高等专科学校。

1987年,更名为杭州高等专科学校。

1992年,更名为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

2001年,更名为浙江科技学院。

学术研究

科研概况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紧密结合经济转型升级需求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导向,努力提升学科实力和科研水平。现拥有8个“十二五”省高校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设计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制浆造纸工程、基础数学),3个硕士学位立项建设授权学科(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食品物流装备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培育)),2个省级首批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农副产品生化制造创新团队、农产品现代物流与质量安全创新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星火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重大科技专项等一系列科研项目,近5年主持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15项,连续两年获得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并于201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类二等奖。2010年来,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公共科技创新平台)57个。一批教授、博士以科技特派员、浙江

省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专家服务组等身份,积极服务省“两创”战略和科技帮扶促调,学校连续3年被评为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为一批企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还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已成立“ZUST-UDE国际合作研究基地”、“中德ZEHN联合研究所”和“中德绿色建筑研究所”。

研究机构

截至2013年底,学校拥有9个校级研究所,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省重点实验室(2个):浙江省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食品物流装备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校级研究所
名称
所属单位主要研究方向负责人

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村落与美丽乡村文化;战略性新兴产业。

王建华
李泽泉

中德农产品加工工业研究院

生化学院

农副产品化学加工; 农副产品生物加工; 农副产品加工过程工程。

毛建卫

机械装备设计技术研究所

机械学院

装备自动化技术; 专用装备设计技术; 特种车辆设计技术。宋德玉
岩土工程研究所

建工学院

岩体力学及稳定性; 软粘土力学; 隧道工程支护技术。

杜时贵

中德绿色建筑研究所

建工学院

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与检测技术; 环保节能型新型建筑材料; 建筑垃圾处理技术。

夏建中

信息与控制工程研究所

电气学院

机器人与自动化生产线; 智能电器与建筑电气; 环境监控; 新能源与节能; 农业与自动化。

项新建

应用数学研究所

理学院

调和技术与非线性科学; 工程计算与应用软件; 数学模型与决策分析。

陶祥兴

产业经济研究中心

经管学院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变; 创新与产业组织; 产业政策。

曹旭华

体育休闲产业研究中心经管学院

全省体育产业决策咨询;企业管理咨询;新技术新材料研发推广。

董敏

科研成果

2008年到2013年,学校主持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15项,连续两年获得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软基快速筑堤方法与技术”获2008年科技进步类二等奖,“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综合评价技术开发”获2009年技术发明类二等奖),“基于粗糙度系数快速测量技术的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评价与应用”获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类二等奖。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类二等奖,已发表论文4000余篇,其中SCI/EI/ISTP三大索引论文600余篇。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图书馆(7张)

截至2013年6月,图书馆有馆藏纸质图书111.5万册,电子图书236.7万种,中外文纸质期刊1600余种,学科覆盖面涉及工、理、文、经管、教育等各领域。订购了EBSCO(ASP+BSP)、VIP维普资讯、CNKI清华同方期刊全文库、超星读秀知识库、CNKI清华同方硕博士论文、Scopus文摘和引文数据库、Elsevier全文数据库(3个学科)等等数字资源库34个,其中自建3个,数据库内容基本涵盖学校所有学科专业,初步形成了印刷文献和数字化文献相结合的文献保障服务体系。

学术期刊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3-1294/Z,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1-8798,双月刊,全年6期,双月末出版。

校企合作

浙江科技学院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在省教育厅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工程,特别是加强了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紧密合作。学校拥有“机械工程”等8个“十二五”省高校重点学科,“工业工程”等7个校级重点学科,“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技术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农副产品生化制造创新团队”、“农产品现代物流与质量安全创新团队”、“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杭州分中心”、“信息与控制工程研究所”等研究平台,学校围绕地方产业发展的需求,深入企业一线,通过技术开发支撑、成果产业化实施、产业发展观规划等方式,认真开展各项科技扶持工作,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服务高效生态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地方政府企业开展全面服务。

学校在机械工程、工业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化工食品、艺术设计、产品工业设计、制浆造纸、包装、印刷等学科专业领域具有特色和优势。近五年,学校先后与衢州市等省内一批县(市、区)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与浙江银轮等50多家企业合作共同建立了研发中心,帮

助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和各种技术服务工作,为企事业单位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13年底,学校设有13个二级学院,以及社会科学部、体育部和工程实践中心,设有50个本科专业。

下属院系:

学校风景(4张)

理学院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轻工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服装学院

学校建筑命名(2张)

外国语学院/中德学院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

中德工程师学院

社会科学部

体育部

工程实践中心

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

学科建设

截至2013年底,浙江科技学院有省级重点学科8个,校级重点学科7个,“十二五”省高校重点学科8个,,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学位立项建设授权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

1

机械工程

张云

一级学科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2

土木工程

郭少华

一级学科

建筑工程学院

3

化学工程与技术

毛建卫

一级学科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4

设计学

徐迅

一级学科

艺术设计学院

5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项新建

二级学科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6

计算机应用技术

叶绿

二级学科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7

制浆造纸工程

胡开堂

二级学科

轻工学院

8

基础数学

陶祥兴

二级学科

理学院

校级重点学科

1

工业工程

张云

校级重点学科A

经济管理学院

2

制浆造纸工程

林江

校级重点学科A

轻工学院

3

岩土工程

夏建中

校级重点学科A

建筑工程学院

4

食品科学

活泼

校级重点学科B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5

材料物理与化学

陈钢进

校级重点学科B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6

车辆工程

宋德玉

校级重点学科B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7

计算机应用技术

杨春亭

校级重点学科B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

所属学院

一级学科

负责人

学科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

机械与汽车
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0802)

张云

①现代物流装备制造技术与系统集成

(1)物流仓储装备制造技术与系统集成
(2)物流安全全程跟踪与控制技术
(3)冷链运输装备关键制造技术

②特种车辆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

(1)特种车辆的安全设计技术
(2)特种车辆减振及馈能技术
(3)车辆部件的自动化装配技术

③机电系统中的数值模拟及基础理论研究

(1)机电系统中的多相流理论研究
(2)基于多相流理论研究的机电系统优化设计和新产品开发

④快速逆向设计与制造

(1) 高精度光学元件成型制造技术
(2) 逆向设计与快速制造关键技术

生物与化学
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
与技术
(0817)

毛建卫

①化学工程

(1)农林生物质生化制造过程中分离工程和反应工程共性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2) 开展反馈式离子膜分离新技术、分子蒸馏技术和超临界等新技术研究
(3)开展超声波过程强化、微波真空冷干、流化床生物质厌氧发酵等新技术研究技术

②应用化学

(1)功能成分结构特性、提取、分子改性修饰与组装等共性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2)开展高值生物源绿色化学品和生物源医药原辅料等产品研发
(3)开展生物基糖化合物分子修饰、生物质高压催化氢化与氢解转化、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三素拆分与高值转化等研究

③生物化工

(1)酶工程和现代发酵工程等关键共性技术及应用研究
(2)开展功能氨基酸、功能性含硫活性物、功能性生物色素等生物基活性物研究
(3)开展农林加工副产物和废弃物资源的生物内外源酶和内外源菌转化研究

④化学工艺

(1)农林生物质原料转变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等共性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2)开展清洁高效加工过程工艺、流程和设备等新技术新工艺研究
(3)开展农林生物质生化制造过程工艺设计与模拟优化等新技术研究

建筑工程

学院

土木工程(0814)

夏建中

①软土特性与地基处理

(1)沿海及近海软土的力学与工程特性研究
(2)沿海滩涂地基上围垦及堤坝建造技术

②现役结构健康监测与再设计研究

(1)不同结构体系的鲁棒性特征与现役结构的再设计研究
(2)结构健康监测与加固技术

③环境建筑材料

(1)城市废弃物的处理及生物降解技术和制备高性能材料
(2)建筑工程材料的强度、腐蚀、防护和耐久性

④隧道围岩稳定与支护

(1)岩体锚固机理研究
(2)隧道小净距和连拱隧道开挖支护技术

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1200余名,专任教师850余名,其中正高职称100余名,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80%以上,具有企业实践经历占30%以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省千人计划”1人,“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66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7人,省优秀教师5人,省高校优秀教师3人,省高校教学名师7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

全国优秀教师:王建华

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 :张立庆

浙江省优秀教师:王建华、张立庆、罗朝盛、岑岗、毛建卫

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张立庆、罗朝盛、岑岗、曹敏、黄雪英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罗战友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全国青联作贡献出成果优秀个人:陶松垒

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路胜利

省级教学团队:物理化学和无机及分析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轻工技术专业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3年底,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十二五”优势专业4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9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土木工程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省级“十二五”优势专业:艺术设计、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工业设计和轻化工程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艺术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车辆工程和通信工程

浙江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电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汽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建筑工程实验中心

创新团队:农副产品生化制造团队、农产品现代物流与安全控制团队、流动机械与多相运动团队

省级精品课程
课程名主讲人
物理化学张立庆
VB程序设计

罗朝盛

无机及分析化学

张立庆

机械制造基础

林 江

有机化学

张培志

艺术概论

洪文尧

机械设计

赵东福

女装设计

刘颖林

土力学与工程地质

夏建中

离散数学

叶绿

大学物理

王长荣

西方经济学

曹旭华

教学成果

截至2013年底,学生在各类国际、国内学科竞赛中获得佳绩,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2500余项,其中国家级440余项,国际级40余项。

对外交流

截至2013年底,浙江科技学院与包括德国、英国、美国、法国、外国专家授课

罗马尼亚、比利时、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在内的40余所高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广泛开展了教师交流、学生交流、联合培养、开设国际化专业、合作办学、合作科研、共同举办学术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2014)
姓名职务
王建华党委书记
叶高翔院长、党委副书记
陈根芳党委副书记
周加敏党委副书记
赵东福党委委员、副院长
冯军党委委员、副院长
单胜道党委委员、副院长
郑友取党委委员、副院长
李泽泉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毛建卫党委委员
张云党委委员

知名校友

江燮平

1993届服装设计专业校友,现任素非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形象总监。何艳

祁刚

中国十大服装设计师,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理事,流行趋势研究员。

郑孟琳

2005年被评选为“杭州十佳设计师”,2008年获时尚先生设计师。

何艳

内地知名女演员,艺名何彦霓。毕业于浙江科技学院电子商务专业。

小小白

国内知名Coser,,2006年加入杭州304社团,2007年组建学校动漫社“IN”。

文化传统

校训

崇德、尚用、求真、创新校训“崇德、尚用、求真、创新”

校训篆体印章标志

标志用中国传统的汉瓦当形式。象征充实和兴盛。

德,用悳。典籍以悳为德。悳,从心,从直。直,甲骨文从目,十声。金文加竖折,或示以直角之形。标志中心为此“悳”形。左竖中间虚断,亦可看做“彳”,从而也有完整的“德”字形。

用,三竖,左竖两横与中竖相连,右则三横。标志中,中竖被“悳”遮断。整个字似乎成为德的背景。

真,除中间的“目”外,上有“匕”,下有“丌”。虽线条分散得有点远,但全形依稀可见。校训篆体印章

新,在底部,并借用了“心”为横和两点,右边的“斤”,在鉩文中为两折线,此图中高挂在右边中部。

四围的八个点,既是为了图形的充盈饱满,也象征学校的包容精神和全面发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象征学校的开放姿态和辐射影响力——桃李满天下,毕业生走向四面八方。

浙科院精神

求实创新 自强不息

知难而进 矢志发展

校标

学校校标以现代的设计元素、独特的设计语汇按黄金比例分割而成。形体按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比例形成,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突出表现学校崇德、尚用、求真、创新、与校标

时俱进的办学理念。黄黑色、阶梯状、有机相融的设计图形,充分体现学校为社会服务、与国际接轨、阶梯式前进、跨越式发展、坚持提升自我、不断发展壮大、立足于华夏大地、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信心和勇气。设计图案中的黄色象征着生命、朝气与活力,黑色象征着严谨、沉稳与理性。黄黑二色的有机结合,既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底蕴、办学活力和现代感,更体现了学校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办学治校理念。

网友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新闻
其他人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