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
扬州学校大全>扬州初中大全>邗江中学
学校简介

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校训

蓄德

语出《易经》“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一句。“蓄德”意指大蓄万物美德的海量,日新其德的毅力,健而不躁、学而不止、蓄而不息的精神;“蓄德”是一种恢宏的气度,丰实的内涵,笃实的行为。“蓄德”揭示学校根本的教育理念:教育应为道德之教育。

修能

语出《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一句。“修能”包含思考力、学习力、发掘力、创新力。“修能”既指修炼才能,又谓发掘潜能。持之以恒的修习激发内在的潜能,潜能的发掘复促进自身修养之日益精进。“修能”注重知识能力,更重过程方法。“修能”揭示学校独特的办学风格:教育应为成功之教育。

日新

语出《礼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句。“日新”即谓永不间断地发展与成才。日新是对学校事业日新月异的期许,是对全体师生的生无所息的鞭策。既指学校物化环境的一日千里,又指学校理念精神的创新发展。“日新”所揭示的正是学校永盛不衰的生命质态;又是学校办学的永远诉求:教育应为创新之教育。


校风: 唯实创新 精进恢弘

教风: 盛德有范 有教无类

学风: 乐学致用 活学致远


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校标

结构

  校标中心的图形是由邗江中学的首拼“H”、“J”、“Z”、“X”抽象变形而来。图形似一只蓄势待发的飞鸟,充满活力、富有动感,一方面寓意学校发展之迅速,如同飞鸟一样越飞越高,体现学校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另一方面也暗喻学校对莘莘学子的殷切期望,希望他们都能够如同飞鸟一样拥有远大的志向、尽情的展示自己、不断的超越自己。飞鸟是希望的象征,是腾飞的象征,金黄色的飞鸟更代表了吉祥,带给人不断拼搏、积极向上的力量。

色彩

  淡雅的背景色和浓厚的前景色相搭配,使校标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外围背景为淡黄色,典雅、大方,与学校的建筑主色调——鹅蛋青相得益彰、和谐统一。内围的背景色采用湖蓝色,加之些许光照效果,给人静谧之感,一方面表现了学校幽静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也传达了学校地处瘦西湖畔的难得的地利。校标用深蓝色勾勒,起到稳固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图形的立体感。

校 歌

校 园 风 光

建筑

校 长 寄 语

实施“合道德”的学校教育

徐金才

长期以来,“应试本位”的教学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的评价观,使本应着眼于“人”的发展的丰富多彩、充满生命活力与情趣的学习生活、校园生活,被妖魔化为见“分”不见“人”的机械的认识活动。课堂的“灌”,作业的“滥少,考试的“多”,管理的“死”,使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天天如此,月月如此,三年如此的“听一记一背一练一考”的学习生活与“教室一食堂一宿舍”三点一线、周而复始的校园生活,使学生少的是积极、愉悦、兴奋、发现、成功的体验,多的是疲惫、无奈、痛苦、厌烦、挫折的感受。考大学,考好大学,几乎成为学生三年高中生活的唯一追求;高升学率、优升学率几乎成为学校办学质量与学校品牌的唯一标志;学生上大学、上名牌大学,几乎成为评价“好教师”、“名教师”水平与能耐、业绩与功名的唯一标尺。沉重的学业负担,过重的升学心理压力,枯燥、乏味的校园生活,使“学生不能好好睡觉,健康的权利被剥夺;学生不能充分地运动、游戏、参加社会实践,生活的权利被剥夺;学生不能表述自己的观点,探究的权利被剥夺”( 张华 教授语),甚至使学生到了激情丧失、精神萎缩、人格扭曲的地步 ― 厌学、逃学、迷恋网吧、跳楼自杀、不 满家长 老师的管教而杀害老师和父母 … … 层出不穷的一件件血淋淋的事实演绎出一个个令人痛心而又令人警醒的“马加爵事件”。

多年来,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到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为改变这种状态,建立理想的教育而苦苦追寻。从当年“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大讨论,到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为标志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发动,到此次着眼于“人”的发展的课程改革的大行动,不可谓时间不长,不可谓范围不广,不可谓力度不大。但令人困惑不解、尴尬无奈的是,到目前为止,这种状况却愈演愈烈了:以牺牲学生健康、自由、灵性、生命活力为代价,去换取所谓的“升学率”、“高升学率”、“优升学率”,还美其名曰:“对学生的未来负责”;以这种所谓的“升学率”、“高升学率”、“优升学率”作为炫耀于社会,获得教育、学校、教师荣耀的资本而沾沾自喜——我们的学校教育走上了不“合道德”甚至“反道德”的歧途!

教育到底是什么?教育到底要干什么?作为身临其境、苦苦挣扎、苦苦追寻的教育一线的同志和基层学校的校长,我认为,我们在深人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历史、文化原因和社会、现实原因的同时,应该站在教育哲学的高度,从教育伦理的层面,去反思、去审视教育的道德问题、学校的道德问题、教师的道德问题;只有从教育道德、教育伦理的高度去反思、审视我们的“教育愿望”与“教育行为”,才可能使我们的教育、学校、教师真正警醒,真正站在对国家、对民族和学生未来负责的高度去重构我们的“学校教育”。正是基于对教育现状尤其是当前教育弊害的痛苦思考和重构“学校教育”的迫切愿望,我们产生了学校教育的“道德问题”,提出了“高扬‘道德课堂'大旗,实施‘合道德'的学校教育”的命题。

什么是“合道德”的学校教育?“合道德”的学校教育是闪耀人性光辉的,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教育,是“学习性质量”、“发展性质量”、“生命性质量”同在而且俱高的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终身幸福”奠定坚实基础的教育。

什么是“道德课堂”?按照 鲁洁 教授的观点,课堂“是师生人生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是师生生命充实与展开的过程”。“道德课堂”就是要让教育者用“道德的方式”去从事教育教学与管理,并让师生从中得到愉快、幸福与满足,得到自我的充分发展与自由,得到唯独人才有的一种最高享受。因此,“道德课堂”主要不是解决“课堂”中的德育问题,也不是解决“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问题,而是解决学校教育整个过程的“德性”问题,包括学校管理过程的“德性”问题和教师教育教学过程的“德性”问题,亦即解决学校管理过程和教师教育教学过程进行价值取向时,发生的“道德冲突”及“道德两难”问题,解决学校管理过程与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的一致性问题,解决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以为的“善良愿望”与令学生反感的“教育行为”和令有识之士担忧的“教育效果”的巨大反差问题。“道德课堂”不是不要文化成绩,也不是不要升学率,而是要用“合道德”的方式,让学生在充满尊重、关怀、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在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精神自由、生命自主、充满激情的校园生活(包括学习生活、交往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等)中,取得好的文化成绩,获得高的升学率、优的升学率,把学生“明天的幸福”与“今天的健康成长”有效地统一起来。

“道德课堂”在实践层面,就是要构建“大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构筑学生生命发展的新时空。“教室课堂”、“校园课堂”、“社区课堂”是其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开放的学校教育教学系统,拓展学生学习、生活、交往、实践的空间,使教室、校园、社区都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都成为学生生命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大课堂”中传递生命的气息,关注生命的价值,感受生命的成长 ― 让学校教育回归到“合道德”的“本真”中来。“道德课堂”就是要“建设‘合道德'的教师队伍,营造‘合道德'的教育环境,实施‘合道德,的教育与管理,培育‘合道德'的学生”。

校 长 简 历

基本情况
   徐金才,男,江苏扬州人,195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教育学硕士。江苏省邗江中学校长,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扬州市邗江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苏省特级教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扬州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扬州大学教育学硕士生导师,浙江省奉化市名校长培养工程实践导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理事会理事,江苏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教育学会高中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教育学会评估专业委员会理事,扬州市专家协会常务理事,扬州市专家协会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重点高中、国家示范高中、星级高中评估验收专家组组长,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问,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科研组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学校文化的建设与策划》总课题研究员。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十佳卓越校长,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中等学校“红杉树”园丁奖银奖获得者,江苏省中小学党建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学校体育先进工作者,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扬州市首批名校长,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科研项目课题研究先进工作者。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省级以上获奖论文)70余篇,主编专著8部,主编教辅用书32本,主持国家、省、市级“十五”、“十一五”课题8项,在省内外专题讲学80余场。

学习经历一览

  • 1978年9月—1982年7月 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
  • 1992年8月—1995年7月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攻读教育管理研究方向课程
  • 2000年8月—2002年7月 攻读美国东西方大学EMBA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一览

  • 1982年8月分配至江苏省邗江中学工作
  • 1982年8月—1990年7月任江苏省邗江中学高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年级组长
  • 1990年8月—1994年7月任江苏省邗江中学副校长兼党总支副书记
  • 1994年8月—2003年7月任江苏省邗江中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主持学校党政全面工作,并从事语文教学、德育、学校管理及研究工作。
  • 2003年8月—2005年1月任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邗江中学校长
  • 2005年1月至今任扬州市邗江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邗江中学校长

学术兼职情况

1.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
  2.扬州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3.扬州大学教育学硕士生导师   
  4.浙江省奉化市名校长培养工程实践导师
  5.江苏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6.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   
  7.中国中学校长工作研究会会员   
  8.江苏省教育学会高中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9.江苏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
  10.江苏省教育学会教育评估专业委员会理事  
  11.扬州市专家协会常务理事   
  12.扬州市专家协会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3.江苏省星级高中评估验收专家组组长
  14.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问
  15.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科研组组长
  16.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学校文化的建设与策划》总课题研究员

学校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1、管理哲学 基于对教育现状尤其是当前应试教育弊害的痛苦思考和重构“学校教育”的迫切愿望,从教育哲学高度与教育伦理层面反思、剖析,作出了“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是违背道德甚至是反道德”的判断,创新性地提出了“实施‘合道德’的学校教育”命题,努力构建符合新课程精神与要求的、由“教室课堂”、“校园课堂”、“社区课堂”组成的“道德课堂”模式。

2、特色定位 提出了学校特色的独特定义:特色就是让人真切感受到无所不在却又无法触摸的,溶化在师生血液里、外显在师生行为中的“这一个”学校所独有的、经久弥“醇”的东西。学校特色的关键要素是独特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育模式和独特的教育风格。学校特色建设,课程是主载体,教学是主渠道,课堂是主阵地。邗江中学的特色定位:在教育思想层面就是实施“合道德”教育,在教育模式层面就是构建“道德课堂”实践模式,在教育风格层面就是追求“大气”——环境大气、活动(包括教学活动)大气、师生大气;让师生通过“大气”环境的熏陶、“大气”活动的历练、滋养“大气”的内在气质和“大气”的外显风度。

3、德育工作 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思路和操作体系:围绕一个目标:责任●潜能——让每一个学生成功;突出两个重点:贴近学生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三个突围:让学生从沉重的学业负担中突围,从就德育抓德育的习惯思维中突围,从封闭的校园围墙突围;抓好六个环节:引导、体验、辨析、选择、践行、升华;形成三个特点:学生为主,活动为主,过程为主。

4、课程教学 率先提出并努力实践“学习性质量—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发展性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生命性质量—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全面质量观,构建“大课堂”的课程教学模式:着力优化教室课堂,围绕“主体性”和“生成性”,建立“读—思—议—论”的课堂结构,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全面开放“校园课堂”,实行“弹性作息”和“学分管理”,用“课程”的思想设计和组织校园活动,让校园成为师生的乐园;切实延伸社区课堂,把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结合起来,构筑学生生命发展的新时空。

5、队伍建设 围绕“建设具有共同教育信念的优秀教师集体”目标,抓住“转变教育观念”、“增强敬业精神”、“提高专业本领”三个重点,按照“重起点、重使用、重培养、重发展、重激励、重关怀”的基本思路,坚持岗位使用锻炼人,环境熏陶塑造人,机制激励鞭策人,校本培训提升人,锻造了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成功”、敢于“亮剑”的邗中教师队伍、职工队伍、党员干部队伍。

6、教育科研 积极营造“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研究”的浓厚氛围,引领教师“做实践的思考者”和“思考的实践者”,按照“课题为载体,项目负责制,全校一体化”的科研思路,从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的热点、难点中提炼课题,组织研究,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教育与管理的效率、效益,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7、内部管理 牢记学校管理的根本宗旨:服务师生,激励师生,发展师生。不断深化管理改革和机制创新,按照“制度规范,文化引领,学术提升”的管理思路,着力建立“年级部二级法人地位”的“扁平式”的高效行政运行机制、“在合作过程中竞争,在竞争过程中合作”的优化的人事机制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责重酬丰”的激励性分配机制,促进了学校又好又快的发展,受到各级领导和同仁、专家的赞誉。

8、学校文化 “制度”使人规范,“文化”让人崇高,没有“制度”难成“方圆”,没有“文化”失却“灵魂”。文化弥漫于学校的方方面面,浸透在师生的行为之中。校训、校标、校歌集中地反映学校的价值取向、管理哲学和目标追求,是学校传统和理念的概括与提炼,是学校文化的内核与精髓;恰似温润的“穿石”细雨,浸润着师生的心田,铸造着师生的精神。我撰写的学校校训是“蓄德、修能、日新”。“蓄德”,语出《易传》,揭示我校根本的教育理念:教育应为道德之教育;“修能”,语出《离骚》,揭示我校独特的办学风格:教育应为成功之教育;“日新”,出自《礼记》,揭示我校办学的永远诉求:教育应为创新之教育。与校训配套的还有表述为“盛德有范,有教无类”的教风和“乐学致用,活学致远”的学风等。这种文化底蕴与现代理念高度融合并体现学校价值取向和办学追求的学校文化精髓成为浸润、激励全校师生的强力磁铁和行动航标。

论文发表情况(近五年):

?
类别

论 文 题 目

发 表 时 间

刊 物 名 称

“道德课堂”研究

实施“合道德”的学校教育

2007,年第,12,期

江苏教育

教育思辨三题

2007,年,11,月

成才导报

师陶路上,寻找,道德教育,的智慧

2006,年第,5,期

江苏教育研究

新课程呼唤“道德课堂”

2005,年第,2,期

江苏教育研究

过有道德的课堂生活

2004,年,7,月,-8,月(合期)

成才导报

呼唤有道德的学校教育

2004,年,12,月,2004,年,4,月

成才导报,新华日报

课,程,教,学

教学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2008年3月5日,第10期(总第1046期)

教育文摘周报(转摘)

新课程实施中校长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2008年第3期

教育理论与实践,(转载)

新课程实施中校长教学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2008年第1期(总第85期)

素质教育大参考,(转载)

新课程实施中校长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2008,年,1,期

江苏教育

强化认识,加强研究,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

2006,年第,1,期

江苏教育研究

坚持教育创新,构建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框架

2003,年第,1,期

江苏教育

让语文教学闪耀着文学的光彩

2007,年第,3,期

中华文学选刊

学,校,管,理

创新,为了每一个学生成功

2002,年,11,月,2003,年,11,月

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

教育家,引导教育回归本真

2008年6月11日第21期总第1361期

成才导报

管理,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学科教育的支撑

2006,年第,6,期

江苏教育研究

合理选择管理的层级设置

2002年第2期

江苏教育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体制

2003年4月23—29日

成才导报

解读,“责任·潜能——让每一个学生成功”

2006年3月8日

成才导报

特色·机制·品牌——邗江中学的,发展战略,之路

2002年第6期

中小学校长

提高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办老百姓满意的学校

2004年12月

新华日报

一封学生来信引发的改变(管理案例)

2007年第12期

江苏教育

一次激越的骨干集训(管理案例)

2007年第12期

江苏教育

温润的“穿石”细雨(管理案例)

2007年第12期

江苏教育

其他

问题,论文价值的起点

2004年12月22日

成才导报

让校庆为学校插上发展的翅膀

2006年11月

成才导报

浅谈星级高中评估验收的材料准备

2004年12月15日

成才导报

论著编撰情况(近五年):

序号

著 作 名 称

编 写 部 分

出版时间

出版社

1

《道德课堂——抵及新课程理念下的大课堂的构建》

主编主审全书

2005 年 12 月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道德课堂——抵及道德教师的道德教育》

主编主审全书

2005 年 12 月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聚焦新课程——走进新课程、感受新课堂、创造新生活》

主编主审全书

2005 年 12 月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古典诗歌读本》

主编主审全书

2005 年 5 月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5

《繁星点点》

主编主审全书

2003 年 3 月

作家出版社

6

《练习与测评》(高一、高二系列 32 册)

全书总编

2004 年 8 月

大连出版社

7

毛泽东和他的诗词(校本教材)

主编主审全书

出版中

南京大学出版社

8

制度规范、文化引领、学术提升——我的学校管理

作 者

出版中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主持“十五”、“十一五”课题研究情况:

序号

项 目 名 称

起 始 时 间

任 务 来 源

1

省级重点课题:校本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

2007 年

省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办公室

2

省级立项课题:道德课堂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2007 年

省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办公室

3

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2007 年

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奖励基金会

4

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品牌生成实践的研究

2007 年

中国教育学会

5

普通高中内部管理机制与运行质态优化的研究

2007 年

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6

全国“十五”重点规划课题《过有道德的课堂生活》

2004.3—2007.7
(2007年8月结题)

中央教科所
南师大道德教育研究所

7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立项课题《重点高中办学体制与内部管理机制改革的研究》

2002.1—2006.6
(2006年6月结题)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8

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五”立项课题《学校德育校本化与特色化的研究》

2002.1—2006.6
(2006年6月结题)

江苏省教育学会

9

江苏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立项课题《整体优优课堂教学的研究》

2001年1月结题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市(省厅局)级奖获奖情况:

获 奖 项 目 名 称

等级

年度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国家级

2001

江苏省特级教师

省级

2008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省级

2008

江苏省“ 333 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省级

2003

江苏省中等学校“红杉树”园丁奖银奖

省级

1997

江苏省中小学校党建工作先进个人

省级

2000

江苏省学校体育先进工作者

省级

1997

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市级

2003

扬州市首批名校长

市级

2004

邗江区中学模范校长

区级

2001

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十佳卓越校长

国家级

2007

全国教育教学”十五”规划科研项目课题研究先进工作者

国家级

2002

其它获奖情况:

获 奖 项 目 名 称

等级

排名

年度

07 年度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科研规划阶段性成果

国家级

一等奖

2007

中国教育系统(基础教育)年度论文评选

国家级

一等奖

2005

第六届全国新概念教育教学论文大赛

国家级

一等奖

2004

江苏省 2006 年度 “ 师陶杯 ” 教育科研论文评选

省级

一等奖

2006

江苏省第六届“新世纪园丁杯”教育教学论文大赛获奖

省级

一等奖

2006

江苏省 2005 年度 “ 师陶杯 ” 教育科研论文评选

省级

一等奖

2005

江苏省第五届新世纪园丁教育教学论文大赛

省级

一等奖

2004

江苏省 2004 年度 “ 师陶杯 ” 教科研论文评选大赛

省级

一等奖

2004

2003 年度教育综合改革论文评选

市级

一等奖

2003

2002 年度教育综合改革论文评选

市级

一等奖

2002

江苏省 2007 年度 “ 师陶杯 ” 教育科研论文评选

省级

二等奖

2007

资 质 荣 誉

学校资质与荣誉

  • 国家级示范高中
  • 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目前为全省最高星级)
  • 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区)样本学校
  • 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示范学校
  • 江苏省新课程教学示范单位
  • 全国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 全国首届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十佳创新学校
  • 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 全国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单位
  • 全国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 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 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首批)
  • 全国教育网站系统示范单位
  • 全国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单位
  • 江苏省文明单位
  • 江苏省文明学校
  • 江苏省绿色学校
  • 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
  • 江苏省先进集体(学生)
  • 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
  • 江苏省优秀教师集体
  • 江苏省巾帼示范岗
  • 江苏省教育科研基地示范单位
  • 江苏省群众体育示范学校
  • 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 江苏省贯彻《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先进单位
  • 江苏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
  •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团体会员
  •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单位
  •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四星级先进集体
  • 江苏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十五”课题研究基地
  •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学校文化的建设与策划”课题研究学校
  • 国家教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科研单位
  • 中国教育观测基地
  • 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问单位
  • 中华少年写作园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
    资 质 荣 誉

    学校资质与荣誉

    • 国家级示范高中
    • 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目前为全省最高星级)
    • 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区)样本学校
    • 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示范学校
    • 江苏省新课程教学示范单位
    • 全国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 全国首届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十佳创新学校
    • 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 全国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单位
    • 全国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 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 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首批)
    • 全国教育网站系统示范单位
    • 全国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单位
    • 江苏省文明单位
    • 江苏省文明学校
    • 江苏省绿色学校
    • 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
    • 江苏省先进集体(学生)
    • 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
    • 江苏省优秀教师集体
    • 江苏省巾帼示范岗
    • 江苏省教育科研基地示范单位
    • 江苏省群众体育示范学校
    • 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 江苏省贯彻《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先进单位
    • 江苏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
    •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团体会员
    •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单位
    •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四星级先进集体
    • 江苏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十五”课题研究基地
    •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学校文化的建设与策划”课题研究学校
    • 国家教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科研单位
    • 中国教育观测基地
    • 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问单位
    • 中华少年写作园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实验基地
    点研究基地实验基地
    资 质 荣 誉

    学校资质与荣誉

    • 国家级示范高中
    • 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目前为全省最高星级)
    • 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区)样本学校
    • 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示范学校
    • 江苏省新课程教学示范单位
    • 全国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 全国首届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十佳创新学校
    • 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 全国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单位
    • 全国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 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 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首批)
    • 全国教育网站系统示范单位
    • 全国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单位
    • 江苏省文明单位
    • 江苏省文明学校
    • 江苏省绿色学校
    • 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
    • 江苏省先进集体(学生)
    • 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
    • 江苏省优秀教师集体
    • 江苏省巾帼示范岗
    • 江苏省教育科研基地示范单位
    • 江苏省群众体育示范学校
    • 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 江苏省贯彻《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先进单位
    • 江苏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
    •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团体会员
    •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单位
    •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四星级先进集体
    • 江苏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十五”课题研究基地
    •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学校文化的建设与策划”课题研究学校
    • 国家教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科研单位
    • 中国教育观测基地
    • 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问单位
    • 中华少年写作园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实验基地

我们的教师

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现有在岗专任教师342名,其中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江苏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333工程”培养对象1名,硕士生导师1名,省特级教师5名,市特级教师2名,省市名师56名,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和硕士44名,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结业者197名,出国(境)访问者52人次。有60人次获“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江苏省优秀班主任”、“江苏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74人次获教学大奖赛一等奖,其中13人次获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21人次获江苏省教学大奖赛一等奖,40人次获扬州市教学大奖赛一等奖。

  【特级教师】

徐金才

江苏省邗江中学校长,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扬州市邗江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苏 省特级教,师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扬州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扬州大学教育学硕士生导师,浙江省奉化市名校长培养工程实践导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理事会理事,江苏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教育学会高中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教育学会评估专业委员会理事,扬州市专家协会常务理事,扬州市专家协会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重点高中、国家示范高中、星级高中评估验收专家组组长,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问,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科研组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学校文化的建设与策划》总课题研究员 。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十佳卓越校长,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江苏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 333 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中等学校“红杉树”园丁奖银奖获得者,江苏省中小学党建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学校体育先进工作者,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扬州市首批名校长,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科研项目课题研究先进工作者。 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省级以上获奖论文) 70 余篇,主编专著 8 部,主编教辅用书 32 本,主持国家、省、市级“十五”、“十一五”课题 8 项,在省内外专题讲学 80 余场。

高正球

江苏省特级教师、市物理学科带头人、 省物理学会会员,市高中物理学科指导小组成员。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市中青年教学大奖赛二等奖获得者,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 10 余篇,辅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物理竞赛有 50 余人次获奖。

韩炳华江苏省特级教师、市外语学科带头人、市高中英语学科指导小组成员、 省外语学会会员。 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获得者,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 10 余篇,辅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英语竞赛有 20 余人次获奖。主编、参编教材、教辅用书 20 余本。
王恒富江苏省特级教师,市政治学科带头人、市十佳师德标兵、市优秀共产党员、市高中政治学科指导小组成员, 市高级职称评委会成员。 获市政治中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 100 余篇,省级以上获奖论文 10 多篇,主编、参编论著 6 部。
王诚祥

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中学数学教与学》编委、市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市数学学会常务理事、 市优秀共产党员。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研究文章十余篇,主编、参编教辅用书 十余本约 100 万字 。

陈宝定

扬州市特级教师、市生物学科带头人、市生物学科兼职教研员、市生物学科基地负责人、省生物学会会员,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辅导学生参加省生物竞赛有 10 人次获一等奖,主持或参与省级课题研究 5 项, 30 余篇论文在省市报刊杂志上发表或获奖。

曹茂昌

扬州市特级教师、 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市名师工作室指导教师,曾获全国语文教学比赛一等奖,先后参与了两项省级“十五”课题和国家级课题《过有道德的课堂生活》相关研究,在包括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通讯》等在内的报刊发表省级以上论文 20 余篇,主编论著四部。参加编写核心教参、教学设计三部。

【教学能手】

【市级名师】

语文:
曹茂昌全国语文教学比赛一等奖(第二名)、省语文教学比赛一等奖第一名、市语文教学比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
于德龙

全国语文课堂大赛二等奖,全国语文录像课评比一等奖、 省语文说课大赛特等奖、省语文教师课堂大赛一等奖、市新课程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

茆邵梅省语文新课程观摩课评比一等奖,市语文新课程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
吉 鸾

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语文学科二等奖、 市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语文学科决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

数学,
葛 光省数学教学大奖赛一等奖,市,高中数学,说课比赛第一名获得者
杨建萍省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评比一等奖、市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
蒋拥军市高中数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市数学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
杜成智市数学大奖赛一等奖,市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
王荣鑫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数学学科二等奖获得者
英语,
徐小凡全国英语教学观摩课比赛一等奖、省英语教学比赛一等奖、市高中英语优质课评比特等奖获得者
张妮娜全国英语教学观摩课比赛一等奖、省英语教学比赛一等奖、市高中英语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
刘 俊市英语新课程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
朱骏驰市青年教师英语学科教学大比武决赛一等奖获得者
张 姝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英语学科二等奖获得者
物理,
陈 军市青年教师物理学科教学大比武决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
姚 艳省高中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市高中物理新课程评优课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
石 超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物理学科)三等奖获得者
曹 娟市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高中组一等奖获得者
化学,
马 俊省化学评优课一等奖,市评优课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
刘金翠省化学评优课一等奖,市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比赛第一名获得者
赵园园市第一届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戴金娣市中学化学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施 伟市中学化学网络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生物,
谈广伟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生物学科)二等奖获得者
王丽君市中青年教师生物学科,教学技能,大比武一等奖获得者,扬州市教学创新能手
冯贵秋市新课程生物优秀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
政治,
殷 琴全国第四届思想政治优秀课二等奖、省高中新课程政治评优课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市高中新课程政治评优课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
王恒富市政治中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
卢秀廉市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比赛高中组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
历史,
易 劲市历史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
陈 斌

市历史“有效课堂教学”一等奖获得者

地理,
谢 军省地理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市地理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
潘竹娟市地理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叶 慧市新课程有效性课堂教学竞赛地理学科一等奖获得者
体育,
居维莉省体育新课程改革教学比赛观摩课一等奖获得者
音乐,
楮亚男第二届香港国际青少年艺术节声乐大赛青年A专业组金奖获得者
夏 萍省声乐大奖赛一等奖第一名,市音乐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
陶 莉省第四届高中音乐评优课一等奖,市高中音乐评优课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
美术,
王 磊省美术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市美术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
王佳曦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美术学科)一等奖、市美术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
徐 敏市美术教师课件与说课比赛高中组一等奖获得者
信息技术,
徐 峥省信息技术教学评优课一等奖,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
王朝康市信息技术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
王 靖市信息技术说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

【硕士研究生】

朱旭东曹茂昌于德龙郭学荣

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蒋拥军徐广卫张太东韩炳华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市英语学科带头人
卢德亮屠义和高正球耿玉盛市英语学科带头人,市物理学科带头人,市物理学科带头人,市物理学科带头人
魏 明张 林陈宝定潘竹娟市化学学科带头人,市化学学科带头人,市生物学科带头人,市地理学科带头人
金 庞高圣华葛 光王 艳市语文学科中青年教学骨干
市数学学科中青年教学骨干
市数学学科中青年教学骨干
市数学学科中青年教学骨干
魏跃兵方 胜徐小凡陈 军市数学学科中青年教学骨干
市英语学科中青年教学骨干
市英语学科中青年教学骨干
市物理学科中青年教学骨干
周 云刘金翠朱大新朱翠花市化学学科中青年教学骨干
市化学学科中青年教学骨干
市生物学科中青年教学骨干
市历史学科中青年教学骨干
居维莉吉 鸾茆邵梅杜成智市体育学科中青年教学骨干
市语文学科教坛新秀
市语文学科教坛新秀
市数学学科教坛新秀
霍庆元刘永忠袁 蕾马 俊市数学学科教坛新秀,市数学学科教坛新秀,市英语学科教坛新秀,市化学学科教坛新秀
冯贵秋殷 琴易 劲王兰波市生物学科教坛新秀,市政治学科教坛新秀,市历史学科教坛新秀市体育学科教坛新秀
1.教育硕士:

徐金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
耿玉盛 南京师范大学物理教育
贾 锋 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王 磊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专业

王丽君,扬州大学教育管理刁伟静,扬州大学教育管理
2,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
语文,

缪 敏 北京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夏美祥 北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
庞 鑫 东北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吴会娟 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

和红艳 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
赵盼盼 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
宋丽丽 扬州大学现当代文学
杨 芳 扬州大学古代文学

马兆华,扬州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数学,

蒋华兰 北京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陈艳梅 东北师范大学应用数学
韩 婷 北京工业大学运筹学与控制论
贾 星 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数学

李琳琳 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数学
蔡文慧 南京师范大学应用数学
管永健 扬州大学学科教学论
顾文军 扬州大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王,娟,扬州大学应用数学(数理统计)潘,艳,扬州大学基础数学(,代数学,)
英语,
张宏全 扬州大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物理,

杨世乐 南京师范大学物理教育
耿玉盛 南京师范大学物理教育
刁伟静 扬州大学教育管理

化学,

刘金翠 扬州大学物理化学
杨丽娟 扬州大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苏新华 扬州大学物理化学

生物,

杨桂华 南京师范大学生物课程与教学论
姜 蕾 华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育种(花卉)
王丽君 扬州大学教育管理

政治,

卫娟娟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
李 兰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政治
卢秀廉 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贾 锋 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历史,

陈汝娜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
李万利 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
丁香苹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宗教史
张 静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谭忠艳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教育张春梅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史,(美国外交政策史)
地理,

晋建勇 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
朱修芳 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
刘 静 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

美术,
王 磊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专业
心理健康,

毛春梅 扬州大学教育心理学

【出国、访问者】

徐金才 语文教师、美国等国访问者
金 庞 语文教师、新西兰访问者
朱旭东 语文教师、日本访问者
徐小凡 英语教师、澳大利亚访问者

张妮娜 英语教师、美国和澳大利亚访问者
韩炳华 英语教师、英国访问者
刘 俊 英语教师、澳大利亚访问者
卢德亮 英语教师、新西兰访问者

肖林忠 英语教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访问者

王忠莉 英语教师、韩国访问者
蒋拥军 数学教师、英国访问者
张福珍 数学教师、韩国访问者
徐广卫 数学教师、台湾访问者
葛 光 数学教师、韩国访问者

杜成智 数学教师、韩国访问者
管永健 数学教师、英国访问者
屠义和 物理教师、韩国和日本访问者
陈 军 物理教师、新西兰访问者

刘 刚 物理教师、英国访问者
朱荣晖 化学教师、韩国访问者
马 俊 化学教师、英国和日本访问者

刘金翠 化学教师、英国访问者
朱大新 生物教师、澳大利亚访问者
王 英 政治教师、韩国访问者
居维莉 体育教师、美国访问者

陶 莉 音乐教师、韩国访问者
梅广发 后勤员工、韩国访问者

学校地址:中国江苏 扬州市百祥路148号 邮编225012
版权所有: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

网友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匿名
    2013-11-09 05:16:24发表

    校园内比较清净,周末很多在职的人到学校来学习,所以校内停了很多汽车

  • 匿名
    2013-11-08 04:57:33发表

    在这读的书,,校区很小,十多分钟就能走完,,主要是实验基地的面积很大,食堂很多,实在没啥,,除了体育场任何一个休闲的地方也没有。。

相关新闻
其他人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