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首家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学院具有五十年的办学历史,1962年创办,初名常州市勤业机电学校,1980年更名为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2000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和常州市电子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成立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腹地——常州,坐落在风景秀丽、充满现代气息,集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常州高职园区。近几年,学院抓机遇、谋发展、促提升。2003年学院被教育部确立为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学院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5年学院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6年学院被省教育厅确立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单位。2007-2009被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10年,学院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国家示范建设验收,又顺利通过新一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院还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就业工作星级示范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国家领导人温家宝、贾庆林、周永康等先后来院视察,给学院以巨大鼓舞。学院占地1,042亩,建筑总面积32.03万平方米。学院设有软件学院、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经贸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基础部、社科部、体育部及城市学院等教学单位。现有36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近1,1000人,教职工600余人,专任教师471人,校外兼职教师(库)500余人。拥有国家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达81%。作为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学院建有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的国家级高职实训基地3个,省级高职实训基地5个。学院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13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8个,省重点建设专业8个,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11部,国家精品教材1部,省级精品教材21部。学院与韩国明知专门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印度国际信息技术学院等十多所国外高校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交流。每年选派教师出国培训。学院成立了日资、韩资、台资、民资等校企联盟。近几年,学院探索“一校两园”办学模式,实践“三依托、三合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行业办学之路,学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
学院校训:“厚德勤业”
“厚德”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它包括在学习和工作中推己及人,宽以待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扬团队精神,厚德包含了做人应具备的所有因素。“业精于勤荒于嬉”,大凡学业有成、事业有成的名家学者的成功之道,都为勤奋二字。常州信息学院建校之初,名为“常州勤业机电学校”,故“勤业”为学院四十多年办学中的优良传统。“厚德勤业”从做人、做事两方面对我们提出了要求,更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原则。
学校校风:“务实诚信自强奋进”
“务实”即实事求是的工作和学习的态度。“诚信”:诚实,守信用。诚实不欺,讲求信用。“务实诚信”传承了常信院四十多年来的办学和治学传统;“自强”反映了常信院四十多年来三次艰苦创业的历程,“自强奋进”是艰苦奋斗、忠于职守的常信院人埋头苦干、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生动写照,“自强奋进”更反映了常信院人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和面貌。
学院教风:“敬业爱生”
敬业:语出自《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意思是敬业谓专心事业教学,教学相长。“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道而明其志,授业以通于学,解惑至达于思。
爱生: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想法,培育学生独立的思考精神,耐心教学,一视同仁,不放弃一个学生。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爱护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及。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学生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宽严相济,尚法护纪,以负责任的关爱取代溺爱。
学院学风:“尚思求是”
尚思:刻苦学习,认真钻研,善于思考,孜孜以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创造的基础,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在学习中,从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在思考中,自觉用理性认识指导实践,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求是:语出《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为追求真理、探索规律,反对虚无和形式主义,亦包含“严格”的意思。所谓求是,不仅限为埋头读书或是实验室做实验。要做到“求是”,必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单是博学审问还不够,必须深思熟虑,自出心裁,来研辨是非得失。既能把是非得失了然于心,然后尽吾力以行之。
学院校徽是由学院的英文全称的首字母组成,为CCIT,校徽标志也是由两个C和I,T合成的。学院简称为“常信院”
在校学生11000余人,现有教职工近800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170人,“双师型”教师占81%以上,学院聘有外籍教师多名。学院具有四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学院拥有模具加工、自动控制、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软件开发等17个实训中心,建有各类实验室109个,素有“江苏省信息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美誉。学院毕业生以敬业精神强、专业水平高、动手能力强享誉省内外。多年来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8%以上,连续三年被评为江苏省就业先进集体。
2005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到我院视察。
2009年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我院视察,给示范建设中的师生员工以极大的鼓舞。
2006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罗干莅临我院视察。
2006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到我校视察
院党委书记:邓志良
院长:王丹中
党委副书记:董维佳
2012年开始,经教育部,江苏教育厅批准,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部分专业开始参与本科招生,江苏省共三所大专院校被批准,本科实行3+2模式,前三年在常州信息学院学习,后两年在与常州信息学院一路之隔的常州大学学习,毕业后颁发常州大学本科毕业文凭,属于全国统招,本科招生代码为1465,欢迎填志愿报考,详细信息请参考信息学院招生网站。
学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德国迈哈根学院,韩国明知专门大学,韩国极东大学等院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学生可以到上述学校攻读双专科,本科及硕士学位。软件专业学生两年后还可到印度国际信息学院深造。
学院秉承“以信息技术为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为办学目标,针对市场设专业、针对企业定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全面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为二十一世纪信息化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并为各界各类企业提供各项优质服务,正努力成为一所与工业界及国际伙伴保持紧密联系的品位高雅,文化浓厚,特色鲜明的现代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2007年最低分514分,最高分563分,当年二类本科最低分549分。
2008年最低分303分,最高分374分,当年二类本科最低分(不含附加分)300分。
2009年最低分292分,最高分336分,当年二类本科最低分(含附加分)326分。
2010年平均分287分,最高分340分,当年二类本科最低分(含附加分)文321分,理328分。
2011年文科最低分271分,理科最低分263,最高分344分,70%学生在280分以上,当年二类本科最低分(含附加分)文319分,理320分。
2012年文科最低分223分,理科最低分262,最高分321分,45%学生在280分以上,当年二类本科最低分(含附加分)文311分,理312分。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历年录取分数在常州五所高职院校中一直处于第一名,在全省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全国1200多所高职院校中,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处于前五十名之列。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2012年9月的金秋时节,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将迎来她的五十华诞。在此,谨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院建设、改革与发展的各级领导、海内外校友、社会各界人士和朋友,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巍巍学府,世纪传承。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于1962年创办,她的前身是常州市勤业机电学校,学校创始人是中国纺织工业巨子、爱国实业家刘国钧先生。期间历经常州市无线电职业学校,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2000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与常州市电子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江苏首家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7月,学院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成为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校庆的各项筹备工作已正式启动,庆典活动将于2012年9月28日举行。我们热忱欢迎海内外校友(包括原常州电子职工大学)届时重返校园,再抚母校新颜,再温恩师教诲,再叙同窗情谊;同时,盛情邀请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莅临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共襄盛典。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是在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学院基础上合并成立的。学院开设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其中软件技术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省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建有国家精品课程《Java程序设计》、省级精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C#应用开发》、《网络互连技术》等;设有“职业情境,项目主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省级实验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国家级实训基地、《单片机应用技术》省级课程实验教学中心,拥有一流的网络设备、计算机软硬件设备,设有思科、华为、微软等技能培训和鉴定站。
学院拥有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软硬件开发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近百人,其中专任教师六十余人,教授4名,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二十余人。具有系统分析师、软件架构师、网络工程师、软件设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占80%左右。他们活跃在教学、科研一线,将教学、科研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学校与产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技能培养环境,确保学生的能力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学院大胆开展创新特色教育,如模块化教学、嵌入式教学、一体化教学、订单式教育等。为满足我国软件外包迅速增长的需求,软件学院不断强化学生外语能力,分别开设软件技术/英语(强化英语培养)、软件技术/日语(强化日语培养)专业,在培养国际化软件人才中创出了自己的特色。
依托“长三角”发达的IT产业和IT产品制造业,建立了集教学研究、技术培训、项目开发、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完善体系,毕业生活跃在企业产品开发与服务一线,广受企业青睐。
经贸管理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3人,其中(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职称9名,具备国际商务师、经济师、ERP工程师、注册会计师、注册咨询师、律师和证券投资分析师等资格教师29名。我系已建成校内外相结合的立体式实践教学平台,校内建有设施先进的电子商务综合实训中心、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金蝶K/3ERP实训师、商务谈判演练室、IMDDS开发工作室,以及包含ERP/PDM体验中心、企业管理实战沙盘模拟室、物流运作及演示中心在内的供应链管理(SCM)技术应用中心;校外建有20多家课程实习、综合实训和工学结合实习基地。我系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以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是国家电子商务师、物流师、ERP工程师的培训鉴定机构及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师考试中心。我系学生在国家、省、市各类竞赛中成绩突出,历届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由我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和自动控制工程系于2008年2月合并成立。学院以市场为导向,用“创新”、“特色”的理念进行专业建设,用“1+2”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在电子信息与电气自动化等技术领域中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学院在校3700多学生,设有电子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电子技术、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等八个专业方向。电气自动化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均为江苏省特色专业,也同时于07年成为我院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中央财政支持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获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学院《PLC应用技术》课程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工控应用技术》、《电路基础》、《传感器与执行器》等课程获省、厅级精品课程。“‘1+2’型高职电气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江苏省教改研究重中之重课题。学生毕业设计连续多年获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学院秉承“汇聚科技人文、共创美好生活”的理念,造就“团队、人文、创新”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近百人,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及副高以上职称20余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0%以上,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比例超过30%。系部教师主编或参编校内外教材和实验指导书30多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及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或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达40多项,发明专利8项。学院依托自动化研究所、电子研究所等科研平台,推动产学合作,开展各项对外技术服务和培训工作。
学院探索“企-校-企”三轴联动的校企合作模式。与德国西门子、美国国家仪器、台湾研华、北京亚控等公司进行深入合作,建成一流的自动化技术实训中心。作为西门子“学苑计划”的重要合作伙伴,西门子自动化联合实验室是华东地区唯一授权的培训点。依托研华自动化联合实验室,成为研华科技(中国)地区授权培训中心。学院建有现代控制技术、电工技术、家电技术、通信技术、EDA技术五个实训中心和一个电子信息技术实训基地,下设20多个实验实训室。此外,建有上海英华达电子有限公司等数十个校外实训就业基地。
学院贯彻“一个素质、两项技能”的人才理念,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加强专业基础技能和先进实用专项技能的培养训练,毕业生可以取得德国西门子、美国NI、台湾研华等国际知名公司的授权课程培训证书。学院毕业生具有鲜明的技能特色,就业口径宽,受到社会各类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已连续多年实现就业率100%,就业质量逐年上升。
机电工程学院设有《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精密工程与模具设计》4个专业,主要培养机械电子等行业从事机电设备应用、数控设备操作、数控机床编程操作等方面的高级应用人才。
外国语学院设有《信息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商务日语、电子商务》两个双专科专业,主要培养企事业单位从事外语及外贸工作、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工作、与电子商务有关的维护、开发、管理工作等方面的高级应用人才。
艺术设计系设有“计算机视觉艺术设计”、“数码影视动画”两个专业。依托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全新的艺术设计工作平台,艺术设计系将为社会培养紧缺的掌握现代设计理念的平面艺术设计、数码影视动画的应用型高级实用人才。
基础课部由数学教研室、语文教研室组成。基础课部承担全院的《高等数学》、《应用语文》等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社科部成立于2003年9月,承担全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以及若干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的教学工作。基础课部、社科部共有23位专任教师,其中高级职称9名,中级职称12名。
基础课部、社科部始终坚持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立部之本,严格落实教学常规,不断更新理念,探索教育教学方法的新途径,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品德和技能。
体育部地处常州大学城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西南部,现有八千多平方米的文体中心体育馆,她是一座现代化的体育馆,其中一楼有乒乓球房、体操房、健美操房、健身房、办公室、会议室等功能设施,二楼为带座位的主篮球馆,有一片标准的篮球场地,在篮球场地上又画有六片标准的排球场地,场内有一千个座位。在体育馆旁边有标准四百米塑胶田径场一片,场内有一片标准的足球场地,并铺上草皮。田径场旁有篮球场二十片,排球场二十片,网球场二片,一流的设施能给你紧张的学习生活带来美好的回忆。
体育部现有教师九人,其中,中高级的专业技术人员有八人,他们是我院最年轻,同时又是最充满活力的一个系部。
城市学院(原成人教育学院)从事各类成人教育,现开设工、理、文、法、经、管等6个学科二十多个专业的专科和本科学历教育,先后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办学关系。
全国三维数字化设计大赛江苏赛区特等奖
全国三维数字化设计大赛现场总决赛二等奖
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全国电子商务大赛总决赛银奖
“E都市杯”全国高职高专学生营销案例大赛二等奖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三等奖
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三等奖
全国第十届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三等奖
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江苏赛区)二等奖
江苏省消防漫画摄影大赛特别金奖
江苏省大学生电脑网络大赛网站设计金奖
“K-PAPK挑战杯”第五届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特等奖
江苏省TI杯模拟电路设计竞赛一等奖
江苏省商业物流沙盘大赛一等奖
江苏省首届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一等奖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等奖
江苏省大学生Altera杯CPLD设计竞赛二等奖
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二等奖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
全国第一批国家级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以优秀的成绩率先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江苏省文明学校
江苏省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
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
江苏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
常州市文明单位
杨治华同志,1951年11月生,研究生学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70年12月参加工作,1972年8月入党。历任南京邮电学院党委办公室秘书、校报编辑部主任、宣传部副部长、通信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后
勤党总支书记、宣传部部长、南京邮电大学党委办公室主任、校长办公室主任、党委统战部部长。现任南京栖霞区政协委员、栖霞区文联委员,南京邮电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学报编委会委员,江苏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副秘书长,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网络文化,先后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等各种科研课题10个,主编《六朝松知识管理文库》等丛书两套,先后主编或参编《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与思考》、《知识管理:用知识建设现代企业》等6部著作,在《中国高等教育》等核心期刊先后发表论文30多篇。成果曾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10多篇论文获省部级优秀论文一、二等奖。
曾获2001-2005年全国“四五”普法工作先进个人、2004年江苏省第八届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2005年江苏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2005年度江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邓志良,男,汉族,1962年生,江苏武进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现任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曾任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院长、校党委委员。兼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气工程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船舶电工专委会理事、江苏省自动化学会理事。96年被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授予“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02年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首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05年被评为镇江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科技工作:近几年主持、参加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多项,市级产学研项目和社会发展项目、合同项目3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五十多篇,出版著作《电气控制技术与PLC》。
曾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十佳青年”、华东船院“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青蓝工程”首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镇江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园丁奖、中船总设备达标先进个人、镇江市科技拥军先进个人、镇江市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江苏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
黄天民,现任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男,汉族,1953年11月生,安徽桐城人,1984年5月入党,1970年4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本科,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
董维佳,现任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男,汉族,1956年6月生,江苏金坛人,1993年6月入党,1974年12月参加工作,南京工学院动力工程系电工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学士学位,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动力工程,教育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等。
闵敏,女,1966年生,江苏武进人,苏州大学理学学士,江苏大学工学硕士,副教授,现任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管理。负责的《电子商务》专业为江苏省信息产业厅特色专业。近三年,主持了《C语言》和《电子商务实用基础》2门江苏省精品课程;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获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优秀团队奖和二等奖各一项;获院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院级教学科研成果奖1项;主持《数据挖掘技术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等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1项;公开发表《应用于顾客购物相似性聚类的Rock改进算法的研究》等论文三篇;编写《主流操作系统实用技术——Windows2000系列/Linux》等专业教材4部,其中一部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一部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精品教材。
先后被评为常州市首届骨干教师、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信息产业厅先进工作者、常州市巾帼标兵、常州市师德模范以及江苏省先进教育工作者。
杨治华同志和校长邓志良无疑是非常优秀的教授。
钱兴男汉族江苏常州武进人中共党员,教授。曾任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主要研究领域:思想政治教育,文教管理
学术成绩:先后发表论文著作20余篇,正式出版著作、教材2部,发表教学论文18余篇。其中《当代教师道德》于1997年3月由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获常州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改革·创新·发展》--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内容、教材和教法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立项课题)于2000年9月由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2000年6月通过省级鉴定,同时获得常州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中西传统道德与现代教育》1998年1月发表在《比较教育研究》上,并选入《中国教育大精典》获得清华大学论文奖;《关于高校德育改革几点思考》于2000年11月发表在《唯实》上,并获江苏省委教育工委优秀调研论一等奖;《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刊登在2000年11月的《中国高教研究上》,获得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一等奖;《职技高师德育首位量化标准和实施办法研究》1992年11月发表在《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报》上,同年获全国职技高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一等奖。另外参编的教材《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1994年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研成果优秀教材二等奖。
李众,男,汉族,1964年生,河北丰润人,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现任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自动控制工程系副主任。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被EI收录8篇,正式出版教材3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项,主持、参加科研与科技开发项目30余项,2003年入选江苏省组织部“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选,2004年3月~2005年3月作为普通访问学者赴美国NorthCarolinaStateUniversity大学留学。
学院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成绩斐然。《探索三针对教改思路,构建“BPMM”人才培养模式》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软件技术》为省级品牌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五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C语言》等十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C语言》、《JAVA程序设计》、《PLC应用技术》等三门课程被推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C语言》、《电子商务》等17部教材被评为省级精品教材和“十一五”规划教材;学院在全国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一次通过率连续四年超过85%;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一次通过率连续四年达98%以上;专业技能证书获取率达99%;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四年达100%。
学院服务功能完善,国际合作特色鲜明。学院建立了由“一个中心、两个网络、三个研究所、四个基地”组成的社会服务体系,每年为社会培训一万三千余人,成为政、校、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国家“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中国软件专业人才培养职业训练基地”、“国家信息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培训基地”、“全国计算机大赛基地”。学院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先后与韩国明知专门大学进行“2+1”合作办学、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等建立合作关系,互派学生、互派教师,相互借鉴。
学院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实训条件。在院内建有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16个实训中心,其中《职业教育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中心》为国家高职实训基地,《单片机技术基础实验中心》、《电子信息技术实训基地》为省级高职实训基地;同时拥有高职园区共享的13个设备先进、规模较大的现代工业中心(实训中心),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制造业信息化、电子信息技术、物流管理4个现代化实训中心由学院建设;在建设278个校外实习基地的同时,学院还与韩资、日资、软件等企业,构建了三大“校企联盟”,在高职园区内规划建设了占地155亩的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产业园,与江苏远宇电子集团、北大众志网络计算机有限公司共建集教学、研发、服务、生产于一体的产业化基地,实训条件国内一流,为学生实习和教师科研以及“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深度运用创造了良好的资源平台。
作为江苏省首家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秉承“立足信息产业,培养信息人才,服务信息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面向国际、依托行业、紧扣应用、合作共享”的办学特色,不断深化“校企互动,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改革,已经形成了明显的行业办学优势,80%专业围绕信息产业设置,85%以上的毕业生在信息行业就业,2003年,成为全国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学院的办学成效和发展事业,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院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学校”等荣誉称号,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贾庆林、罗干,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先后来到学院视察,给全院师生以极大的鼓舞。
我们的图书馆必须要顶阿,今天又在里面窝了一天。本科喜欢在主楼自习,研究生反而喜欢来图书馆自习,尤其喜欢科技阅览室和社科阅览室,离厕所打水地方都近,而且随时看阅览室的书,好爽!
大学本科到研究生一直在这里读书,毕业后留校工作,学校秉承一切以学生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