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师范专科学校
龙岩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58年,附设在龙岩师范学校,设中文、数学班,招生93人,学制1年。1959年8月,学校搬迁至龙岩县东肖镇。建有教学大楼1座、教工宿舍1座、学生宿舍2座以及膳厅、厨房等,基建总面积为5690平方米。1960年学校扩大招生,增物理、化学、俄语班,学生310人,学制2年,教职工60人。并办师资短训班,学员65人。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停止招生,办初中语文、数学教师进修班,学员40人,教职工81人。1962年奉令停办,校舍移交给当时暂迁龙岩的厦门大学使用。
1975年,龙岩师范招大专(3年制)数学科1班,55人,1977年龙岩
龙岩学院(5张)师范附设龙岩地区师范大专班,设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5个专业,10个班,招生455人,其中,1978年所办物理大专班,附设在上杭一中,中文大专班设于松涛小学。1978年,师专筹备领导小组在凤凰隔筹建校舍,各大专班仍设在龙岩师范。1980年秋,龙岩师范大专班先后迁入新校舍。1983年12月复名为龙岩师范专科学校,学制2年、3年并存。1984年增设政教、历史、生物、体育4个专业,共9个专业,22个班,学生535人,教职工209人。1987年全校共设26班,学生992人。教职工283人,其中副教授6人,讲师45人,助教78人,工程师4人,主治医师1人。1993年龙岩师范专科学校升格更名为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资源工业学校
1958年福建省煤矿技术学校创办,校址在龙岩市东肖镇。1962年停办。培养毕业生927人。1974年复办,定为福建省煤炭工业学校,2000年福建煤炭工业学校更名为福建资源工业学校。
2002年福建资源工业学校、福建省煤矿技工学校、福建煤炭干部学校撤销,并入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4年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龙岩学院。
截至2014年9月,学校有教职工768人,专任教师564人,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22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45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市教学名师25人。
教师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0名;学校另聘有20多位知名大学博士生导师等专家学者为兼职、客座教授。
截至2014年9月,学校设有12个二级学院(系)和1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有36个本科专业。
序号 | 院系名称 | 序号 | 院系名称 | 序号 | 院系名称 |
---|---|---|---|---|---|
01 | 龙岩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 02 | 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 | 03 | 龙岩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
04 | 龙岩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 05 | 龙岩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06 | 龙岩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
07 | 龙岩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 | 08 |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 09 | 龙岩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
10 | 龙岩学院体育系 | 11 | 龙岩学院艺术系 | 12 | 龙岩学院思政部 |
13 | 龙岩学院资源工程学院(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 14 | 龙岩学院奇迈学院 | ||
资料来源于官网 |
截至2014年9月,学校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艺术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建有省重点学科3个。
省级重点学科:兽医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校级重点学科:软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生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应用经济学、体育学
质量工程
截至2014年9月,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省级特色建设专业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建立了158个实习实训基地。
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动物医学
教育部控制审批办学专业:旅游管理
省级特色建设专业:英语(师范)、市场营销、生物技术等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动物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软件工程
省级教学团队:数学基础课教学团队等
省级精品课程:古代文学、英语教学法、数学分析、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兽医传染病学、遗传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等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矿业工程实验室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福建省机械类专业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福建省地方院校新型兽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福建省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福建省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7-16]
交流合作
学校先后与巴西、美国等国家,台湾龙岩学院与市光电信息行业协会签署合作协议
、澳门等地区的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校际友好合作关系,与国内许多重点院校、科研机构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校与龙岩市各县和部分乡镇建立校地(县、乡)合作战略联盟,与龙岩经济开发区、福建龙州工业园区建立校产合作战略联盟,与中国龙工集团、紫金矿业集团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战略联盟,融入海西为闽西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经福建省教育厅统筹协调,确定厦门大学为学校的对口支援协作高校。根据协议,厦大将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学校提供支持和帮助。
奖学金
1、根据政策规定,品学兼优的学生可享受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校园一角
奖学金。2、设立龙岩学院优秀学生奖学金:特等奖10名,奖金3000元∕人·年;一等奖学金1200元∕人·年,二等奖学金800元∕人·年,三等奖学金500元∕人·年。
3、设立新生奖学金:对于本一线以上录取的学生,学校将一次性发给3000元/人的新生奖学金,按照高考分数文科、理科各前10名进行奖励。
4、其他奖学金:如“邱月娥奖学金”、“鹊萍奖学金”、“好事达奖学金”等。
困难生资助
(1)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参评国家助学金,特困助体育馆
学金4000元∕人·年,贫困助学金2500元∕人·年,分别为学生数的5%、15%。(2)助学贷款: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入学前在生源地办理助学贷款,亦可在报到后按规定程序申请办理。
(3)勤工助学:学校设立勤工助学专项基金和大学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开展勤工助学活动。
截止2013年9月26日,学校设有客家文化研究所、古田会议精神研究所、动物医学研究所、南方不稳定煤层开采研究所等16个科研学术机构。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福煤实验楼
心1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培育)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预防兽医学与生物技术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人畜寄生与病毒性疫病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龙岩学院客家学研究中心
市级平台:原中央苏区发展研究中心、龙岩市先进机械设计制造公共服务平台、龙岩市采矿与安全工程研究中心、龙岩市生猪疫病防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2004年至2013年,学校共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科研课题483项,校级及横向科研课题156项,多件专利获国家专利局授权,教师出版专著、编写教参34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929篇,被SCI、EI和SSCI收录学术论文188篇;获各级政府奖多项,其中,获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省第六、七、八、九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龙岩学院学报》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福建省高校特色学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年份 | 获奖人姓名 | 获奖项目名称 | 奖项类别 |
2005 | 李泽彧 | 关于我校大学排行评价的几点质疑 | 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第6届) 三等奖 |
2007 | 李泽彧 | 我国巨型大学的管理与组织模式研究 | 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第7届) 三等奖 |
2008 | 杨小燕 | 集约化白羽肉鸡重大疫病的预防与控制技术的研究 | 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石小琼 | 应用生物保鲜及远红外干燥技术开发生产低硫低糖松软薯脯 | 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
李泽彧 | 高等学校转型: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视角 | 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第8届) 三等奖 | |
2010 | 何立芳 | 大气飘尘中致癌PAH高选择性、快速、灵敏检测技术 | 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李泽彧 | 大众化时期教学与科研关系审视(论文) | 厦门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
2011 | 李泽彧 | 科学与民主: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多视角研究 | 福建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2013 | 李泽彧 | 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双重作用下的研究生就业分析 | 福建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截至2011年12月31日,龙岩学院龙工图书馆实体馆藏总量已文虎楼
达67.16万册,期刊种类达2000多种,电子图书120万册。在文史哲经典、地方文献资料、各学科门类教学参考资料等方面初步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馆藏体系。龙岩学院龙工图书馆拥有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硕博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方正电子图书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中国产业经济信息数据库;中图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等数字资源。1998年实现自动化管理,采用ILAS II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磁盘阵列总存储容量达95TB。
校训
“厚于德”,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刚毅;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我们以此为校训首句,意在强调必须将德育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
“敏于学”,语出《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于事而校训
慎于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敏”可有敏捷、敏锐之含义,即:行动敏捷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目光敏锐地遵循和运用规律、追求真理、勇于创新。我们以此为校训第二句,就是要求我们在大学中要刻苦地学习、审慎地思考、精细地辨析、坚定地实践,勤奋聪敏,知行合一。校训中“厚于德”倡导的是学会做人、品优德高、和谐乐群;“敏于学”倡导的是学会做事、奋发有为、与时俱进。其核心指向是:德才兼备、品学兼优。这既反映大学培养人的本质内涵,又体现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根本要求,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价值观和闽西客家民德归厚、崇文重学的优良传统,和谐工整,自成一体,有出处、有底蕴、有特色。
校标
校标外环标注中、英文校名,中文用红色毛体,寓意为闽西校标
红土地上的第一座本科大学将继承和发扬优秀革命传统。“1958”指学院前身——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办于1958年。核心标志之创意源于东肖校区内两棵古榕树,整体寓意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干好似翻开的两本书,苍劲挺拔,象征着龙岩学院人坚忍刚毅,志存高远;树冠枝壮叶茂,四季常青,象征龙岩学院人生机勃勃的青春活力和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基座上镌刻校训“厚于德,敏于学”,寓意为欲达“树人”之目的,应以良好的品德和好学的精神为根基。整个校标大气灵动,充满活力,昭示着学校事业与时俱进,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党委书记:林和平
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泽彧
党委副书记:朱闽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刘福松
党委委员、副校长:李源江
党委委员、副校长:邹宇
党委委员、副校长:刘国买
院长助理:高登亮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