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
三明学校大全>三明大学大全>三明学院
学校简介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 三明师范学校

  • 前身是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陈宝琛倡办的全 闽师范学堂。原址位于福州乌石山,是福建省最早创办的师范学校,也是当时全国最早创办的一所师范学校,素有“闽师之源”的美誉。民国25年7月,合并福州、建瓯等师范学校为福建省立师范学校。民国27年3月,省立师范学校内迁至永安,民国31年改称为省立永安师范。新中国成立后由人民政府接管。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永安师范学校一度停止招生。1971年11月,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在原永安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复办三明地区师范学校。

  • 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前身是三明师范大专班,创办于1977 年秋,首届招生500人。1981年开始逐步独立办学。1983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正式设立三明师范专科学校。先后开设中文、政教、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等12个专业。其学制先为2年制,1982年改为3年制,1985 年始又恢复为2年制。

  • 三明职业大学

  • 创办于1983年7月。该校设在三明荆东原省农学院北区校舍,占地面积16154平方米。为职业专科学校,面向全市,为企事业单位,农村培养急需的、合格的高等专业人才。

    合并建校

    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明职业大学、三明师范学校合并组建,2000年10月15日正式挂牌成立三明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2月经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同意开始筹建三明学院。2004年5月18日,教育部批复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三明学院。2004年6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

    办学条件

    师资队伍

    据2014年4月官网显示,学校共有教职工1021人,其中正高职称58人,副高职称205人,中级职称364人。专任教师67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占65.28%;高级职称占36.21%,拥有博士生导师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

    学科建设

    据2014年4月官网显示,学校拥有机械工程、结构工程、生物学、生物化工、植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6个省级重点学科。在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公布的2012年度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内涵建设主要评价指标(一般本科高校)中,学校获得了“省级重点学科”第二位。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 据2014年4月官网显示,学校开设的专业中,艺术设计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政治学与行政学、小学教育等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生物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为校级特色专业。2013年,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三批学科专业名单”。

    据2014年4月官网显示,学校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8个,教育部地方性本科院校工科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子项目1个。6项成果荣获福建省第七届教育教学成果奖。

    省级教学团队:资源环境信息管理教学团队

    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新建本科院校机械工程技术人才创新培养实验区、文化创意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物理示范实验中心、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教学中心、艺术设计实训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福建省第七届教育教学成果奖:以陶艺课程教学改革为试点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特等奖)、地方本科院校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一等奖)、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改革与实践(一等奖)、IT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与实践(二等奖)、《歌曲作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二等奖)、三维CAD实践教学新模式在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方面的研究实践(二等奖)

    省级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职称课程类型、层次
    有机化学及实验周文富教授本科,专业基础课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魏茂金教授本科,专业基础课
    普通话口语邓天杰教授高职,素质实践课
    无机化学,及实验张启卫教授本科,专业基础课
    文学概论廖开顺教授本科,专业基础课
    英语听力赵鹏芳教授本科,专业基础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曾令超教授本科,公共基础课
    中国文化概论邓天杰教授本科,专业基础课
    基础写作廖开顺教授本科,专业基础课
    化工制图邹志明教授本科,专业基础课
    物理化学苏志忠教授本科,专业基础课
    分析化学黄晖副教授本科,专业基础课
    数据通信与网络,工程技术余文琼高级实验师高职,专业基础课
    中国近代史纲要王立端教授本科,专业基础课
  • 合作交流

  • 序号

    学校名称

    序号

    学校名称

    1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2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
    3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农业大学4日本长崎,卫斯里,公会大学
    5澳大利亚南澳大学6乌克兰,卢甘斯克,塔拉斯,舍甫琴科国立师范大学
    资料来源于官网
    国际姐妹校

    序号

    学校名称

    序号

    学校名称

    序号

    学校名称

    1中原大学2中国科技大学3大叶大学
    4实践大学5德明财经科技大学6勤益科技大学
    7岭东科技大学8首府大学9中华大学
    10义守大学
    资料来源于官网
    台湾姐妹校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十一五”期间获科研课题212项,其中教育部社科基金1项,到位科研经费年均增长达到105%,教师出版著作10部,获授权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6项,获奖78项,其中2项产学研项目获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表彰。

    2013年,三明学院共有8个项目获得省科技厅立项,共获得资助经费96.5万元。其中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13万元)、福建省重点项目3项(30万元)、福建省高校产学合作科技重大项目1项(50万元),福建省软科学项目1项(3.5万元)。7个项目获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共计经费9.5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资助经费共50万元。

    在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公布的2012年度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内涵建设主要评价指标(一般本科高校)中,学校获得了“科研创新平台”列第一位;“年度科研成果转化(万元)”等列第二位;“年度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年度科研成果转化(项)”等列第三位;“年度横向科研经费”、“年度科研经费”等列第四位。

    科研机构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固定床洁净煤气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药用植物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三明机械CAD工程研究中心

    省级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材料工程与结构加固重点实验室

    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三明学院生态文化研究中心

    研究所:福建省三明汽车工程研究所、闽台林业研究所、客家文化研究所、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林产化学与涂料研究所、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资源开发与规划研究所、CAD/CAM技术研究所、生态文化与地方文化研究所、应用化学与化工研究所。

    其他还有复旦大学——三明学院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中药材草珊瑚规范化种植科技示范基地、海峡动漫游研发与制作中心等科研机构。

    学术资源

  • 期刊学报

  • 《三明学院学报》创刊于1984年,2010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多家数据库和检索期刊收录。

  • 馆藏资源

  • 截至2011年12月31日,馆藏纸质文献总量78.58万册,电子图书56.71万册,报刊1733种。积累和保存了明末版《玉海》、清版《四库备要》、民国版《万有文库》等历史参考价值较高的古籍文献1.15万册。

    现任领导

    三明学院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曾祥辉

    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健
    党委副书记王政
    纪委书记林群
    党委委员,副校长江芳俊,陈晓明,赖锦隆

    校园文化

  • 校训

  • “厚德”出自《易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博学”出自《论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要求三明学院学生努力在品德、学识等方面锤炼自己,弘扬民族优良传统,紧跟时代前进步伐,胸襟开阔,志存高远,学而不厌,自强不息,成为品德高尚、学有所成,有所作为的人。

  • 校标

  • 标志由“三明学院”的“三”字变化而成,形似船帆,展现“风正帆悬”的美好形象,预示“一帆风顺”的锦绣前程。象征三明学院饱蘸历史营养,沐浴世纪阳光,继往开来,敢于争先,勇往直前。激励师生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开创事业新的辉煌。

  • 校歌

  • 歌词

    起 航

    万寿岩高,沙溪河长,闽师源头活水流淌。

    年轻的我们扬起风帆,让青春闪耀光芒。

    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向世界怀抱理想,

    厚德博学,自强不息,搏击时代的风浪!

    菁菁校园,桃李芬芳,莘莘学子志在四方。

    美好的前程我们开创,让事业更加辉煌!

    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向未来充满希望,

    为了民族的腾飞富强,迎接明天的挑战!

    网友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新闻
    其他人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