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理学院是湖北省属重点多科性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位于有着2800年历史的中华腹地山水名城、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市,地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古隆中。
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中央部委和省市的大力支持,是中央与地方财政共校,也是湖北省同类院校中唯一一所得到中央财政直接拨款支持的高等院校,并已建成26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学校占地96万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26.6千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7亿元,纸质藏书190.1万册,电子图2800GB,各类实验室30个,校内外实训基地250个。校园网覆盖校园所有区域。有教职工1505人,专任教师902人,其中教授118人,副教授271人,博士研究生138人,硕士研究生469人。有“千人计划”学者1人,“百人计划”学者2人,高水平学科科研团队5个。设有“楚天学者”岗位8个、“隆中学者”岗位20个。聘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陈刚、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等客座教授78人,有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66人,有一批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中青年专家。
学校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旨,深化“2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年基础,1年专业,1年实践)和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探索孔明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湖北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创新学生教育管理,完善资助帮扶体系,重视学生就业创业。学生学科竞赛获奖率、考研录取率、自主创业率屡创新高。获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湖北文理学院学校坚持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的科研工作方针。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上,走出了一条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产学研结合之路。一是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学科和研究平台建设。二是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开展科学研究,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三是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政府和行业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湖北文理学院共有本科专业50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九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招生。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7241人,成人学历教育生6000多人。学校与省内部、省属高校联合开办研究生教育,常年在校研究生100多人。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挪威、新加坡等国家的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办学关系,学校国际教育学院举办6个专业的本专科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常年选派教师出国进修、访问或参加学术会议,选派出学生赴国外高校交流学习;常年聘请20多名外教来校任教;学校的留学生培养工作正逐步推进,招收有亚洲、非洲留学生30名。
湖北文理学院中国襄阳大学生电影节(又名襄阳国际大学生电影节)创立于2011年,由学校学生吴昊天、杨成之等四人组织发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原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范锐平在调研大学生创业时指出:“要把中国襄阳大学生电影节打造成襄阳市的城市文化名片,全国乃至全球大学生活动的一流品牌”,发展到如今由中共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湖北文理学院主办,天一兄弟传媒公司、中共湖北文理学院党委宣传部、襄阳广播电视台联合承办,并于2012年被中国经济网评为“中国十大微电影赛事”之一,2013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创意高校社团活动”同时被国家教育部立项为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
中国襄阳大学生电影节,一般在每年的十月举行,节赛秉承“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评、大学生拍”的特色,以“梦想!创新!正能量!”为主题,以“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为宗旨,主打微电影和独立电影,坚持地方特色、一流水平、国际视野,促进高水平微电影和独立电影创作。电影节以襄阳为中心,充分展现襄阳开放包容的气魄,力争把襄阳打造成电影人才关注地、微电影作品聚集地。
湖北文理学院吴宇森、高希希、唐国强、邓萃雯、谢君豪、谢芳、阿甘、郝邵文、郭连文等著名电影人多次为大学生电影节题词;中国襄阳大学生电影节是中国青年电影人初试艺声的舞台,五百、麦田、黄天乐、罗立言、杨博舒、王浩等新生代导演和新生代演员赵奕欢、王一、王曼妮、刘冰曾在这里首次获奖,最佳新人奖的设立传达出大学生们对于影坛新鲜力量的期待和鼓励。中国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中文台、湖北卫视等100多家媒体对历届电影节予以深入报道。中国襄阳大学生电影节以襄阳为中心,辐射全国;学生评委来自全国各大高校,观影人次逾100万,参与人数居国内电影节之最;参加征集展播评奖的微电影作品总量达千部以上,参赛、参展影片几乎囊括所有最新优秀国产微电影影片,报送参赛作品数量居国内大学生电影节之最。
湖北省“一主两副”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和“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的全面推进,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创造了大好机遇,提供了广阔空间。学校正以“内涵建设、实力提升、特色凸显”为主线,创新发展举措,加快发展步伐,努力建设全国知名、区域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襄阳大学!
襄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05年襄阳府师范学堂创建
1913年襄阳府师范学堂更名为湖北省第二师范学校
1928年湖北省立第十中学、湖北省第二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湖北省立第五中学
湖北省立第五中学(师范部)改建为襄阳师范学校
1948年襄阳师范学校、湖北省立第五高级中学合并组建襄阳联合中学
襄阳联合中学(师范部)改建为襄阳师范学校
1958年襄阳师范学校升格为襄阳师范专科学校
1978年襄阳师范学校(高师班)、武汉大学(襄阳分校)合并组建襄阳师范专科学校
1966年武汉大学(襄阳分校)创建
1993年襄阳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襄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北文理学院襄樊职业大学
1983年襄樊职业大学创建
襄樊教育学院
1984年襄樊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襄樊教育学院
襄樊美术学校创建
襄樊美术学校更名为湖北省工艺美术学校
襄樊学院
1998年襄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襄樊职业大学、襄樊教育学院
合并升格为襄樊学院。
2000年湖北省工艺美术学校并入襄樊学院
湖北文理学院
200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学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的结论
2009年升格为本科第二批次(一)高校录取本科生
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批复同意襄樊学院更名为湖北文理学院
湖北文理学院设有十三个教学单位,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和以学校为母体举办的独立学院——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等办学单位。
经济与政治学院 | ?孔明学院 |
教育学院 | 医学院 |
文学院 | 管理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化学与食品学院 |
音乐学院 | 建筑工程学院 |
美术学院 | 机械与汽车学院 |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 物理与电子学院 |
国家科研平台6个(其中共建3个):
湖北文理学院中国三国文化研究基地中国屈原学会宋玉研究中心
国家汽车零部件检测重点实验室(与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建)、
国家动力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湖北蓄电池质检中心、武汉理工大学共建)
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湖北蓄电池质检中心共建)
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文理学院分中心
湖北省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鄂北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低维光电材料与器件实验室
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汽车零部件制造装备数字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湖北文理学院-北京理工大学车用新能源汽车控制装置联合实验室
襄阳市政府、省科技厅、华中科技大学、珠江数控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联合组建: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
湖北文理学院中央与地方财政共校
全国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
国家级特色专业:物理学、地理科学。
湖北省省级品牌专业:物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地理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湖北省省级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政治学理论、车辆工程、机械工程。
湖北省省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基础物理、电工电子、综合工程、数字媒体、英语语言。
校徽“古有卧龙出隆中,今有智人藏文理”,校标主要由内外两个圆形部分组成,外部圆形烘托出学院师生团结协作、与天和齐的校园人文精神。其轮廓为玉璧形,彰显学院师生比德于玉的优良传统;以湖北文理学院标志建筑图书馆为核心主体,九柱轮廓形象与下方“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校训相结合,印证了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富有特色的大学精神;整体形象端庄大方、文雅肃静,将湖北文理学院“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校训精髓展示的淋漓尽致。
玉壁上部“湖北文理学院”字样采用了中国著名书法家米芾字体,下部分书写英文字样,呈弧形,似底座,稳稳托起核心建筑,寓意学院吸纳中外精髓,博采众家之长,气吞山河、海纳百川之势,为中华腹地培育国之栋梁的民族情怀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阔视野。
两条智慧线(智慧风)似诸葛智慧之风环绕其周,阐释了学院传道授业解惑,培养现代化智慧精英的教学理念;吸天地灵气,藏卧龙神韵,是精英培育的沃土,人才成长的摇篮。上环线寓意为天,下环线寓意为地,意味着湖北文理学院屹立于天地之间,上采天之精华,下引地之灵气,上下环环呼应,暗含古时太极八卦运转无穷,发展无限的立天之道、立地之道、立人之道。两弧又如两条蛟龙,生天地之间,立灵秀之地,环绕湖北文理学院,两条文理巨龙相对呼应,直上九天。暗点隆中古迹卧龙出山之笔,学院藏龙卧虎之意,跃然而出!
校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学校校训出自: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马小洁 |
校长 | 李儒寿 |
副校长 | 魏跃春 |
副校长 | 王为一 |
副校长 | 丁世学 |
纪委书记 | 宋双伟 |
李传寨:襄阳市人大秘书长。
陈丰林汪一洋: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
万建军:中国盐业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兼中盐运城盐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赵世举: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
李述永:武汉市委常委 宣传部长。
陈丰林:保康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黄行九:牛津大学化学系的研究助理。
曹玉传:襄阳市优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鲜铁可: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刑事法杂志》副主编,法学博士,副研究员 。
李娟: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东方时空记者。
学校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隆中路296号
邮政编码:441053
公交线路:乘512路、543路可直达学校
堂妹的高中学校。堂妹当时以2分之差和这所学校差点无缘,后来付了3万扩招分进了这所学校。后来她一直发奋图强考到了上戏本科,不过不是表演系。感谢这所学校培养了我堂妹这么优秀的学生。我敬佩这所学校的老师和我坚毅的堂妹,妹妹不愧是狮子座的。
本人大一。。正在读本科啊。。,虽然刚刚接触了一个学期,从一开始的啥都不知道到现在的了如指掌。发现成长了不少啊。。,但是就是这个校区真心太小了- -,而且周边真的是很不方便。但是住宿条件还是不错的。。珍惜珍惜啊